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时间:2022-11-11 10:09:23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父》教学案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精选9篇)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渔父》这篇文章在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生存选择”板块,本板块另一篇课文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两篇文章一长一短,一重一轻,应区别主次,突破重点。《渔父》比较短,又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学习难度不大,可以安排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稍加点拨指导。学完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人人有话可说,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领会屈原坚持理想、不随波逐流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正确看待“渔父”这一形象。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4、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辩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

  5、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积累名句。

夜上海论坛  其中2、3、4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查(教师投影,学生回答):

  1、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并说出该词语的今义:

  (1) 颜色:脸色

夜上海论坛  (2) 形容:形体和容貌

  (3)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4) 凝滞:拘泥

夜上海论坛  2、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夜上海论坛  (1)游于江潭 (状语后置)

  (2)行吟泽畔 (省略句)

夜上海论坛  (3)是以见放 (被动句)

  (4)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5)自令放为 (宾语前置句)

夜上海论坛  (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二)教师投影背景知识和关于《楚辞》的文学常识:

  (三)文本探究:

夜上海论坛  1、学生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夜上海论坛  教师总结如下:第一段:屈原见放;第二段:渔父提问;第三段:屈原表志;第四段:渔父离去。

  2、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本段刻画了屈原什么样的形象?身为三闾大夫,为什么会如此落魄?用文中句回答。

  3、自读课文第二段,渔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回答不到位,教师适当总结):

  明确:渔父是一个知天达命、随波逐流、明哲保身的隐士形象。

  4、自读课文第三段,概括屈原的形象。

  明确:洁身自好,坚持操守,宁死不屈。

  5、课文第四段富有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提示:本段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渔父处世哲学的一种诗意的说法。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和意境。

  (四)探究提升训练(写在随堂作业本上):

  1、浅析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生答案示例:文章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主旨,通过屈原与渔父的问答,表现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夜上海论坛  文中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对比:一是两条人生道路的对比。屈原坚持入世,渔父乐在出世。二是两种处世态度的比较。屈原明辨是非,高洁自奉,而且至死不渝;渔父是非不分,随波逐流。三是两种结果的对比。屈原积极入世,深思高举,反遭流放;渔父消极避世,反而身心自由。这些对比交织在文中,相反相成,把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格比照衬托得十分鲜明。

夜上海论坛  2、简要评价渔夫的处世哲学。

  学生答案示例:渔父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具有心平气和的超然心态。后世众多诗词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都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楚辞》中的这篇《渔父》。

  3、屈原和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提示: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他理想破灭以后,他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司马迁为成就人生之大事业——创作《史记》,选择了忍辱偷生,塑造了逆境困厄中奋斗不止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屈原和司马迁分别塑造了不同的人格榜样,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作业:

夜上海论坛  1、背诵全文。

夜上海论坛  2、课外收集含有“渔父”这一意象的古典诗词,越多越好,探寻《渔父》一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夜上海论坛  《渔父》这篇课文比较简单,类似的内容在接下来的《史记》选读中的《屈原列传》中还要学习,所以本课教学采用自读和问题探究的模式,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所设计的问题也都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完全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教学理念。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夜上海论坛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屈原和渔父);探讨渔父在文中的作用;拓展思考司马迁和屈原各自的人生选择(文言知识点的梳理与文章内容的分析相结合,穿插进行)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夜上海论坛 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那么在中国历代文人当中,有两位非常杰出的,也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当得此说,谁呢?明确:屈原、司马迁 当代着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经说,中国文人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渔夫》,全面地揭示了屈原的内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不朽的人生,瞻仰他精神的高峰。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正音 憔qiáo 槁gǎo 父fǔ 闾lǘ 浊zhuó 滞zhì 淈gǔ 餔bū 歠chuò 汶mén 皓hào 莞wǎn 枻yì 濯zhuó

  三、分析渔父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

夜上海论坛  (2)过渡: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先回顾一下。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哪些?(明确: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那下面我们就先来分析这个“渔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夜上海论坛  (3)找出有关“渔父”的内容,朗读,翻译,归纳人物形象。 具体内容:

  ①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翻译: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夜上海论坛  重点字词:与,“欤”。至于,到。斯,这,这种地步。

  性格特征:古道热肠

夜上海论坛  ②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翻译: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夜上海论坛  重点字词:凝滞,拘泥,执着。于,对。推移,推移改变。淈,搅浑。激扬,激荡。餔,吃。歠,饮。深思,认识清醒。高举:志行高洁。为:呢。

夜上海论坛  性格特征:与世推移,随遇而安。

夜上海论坛  ③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夜上海论坛  翻译: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重点字词:莞尔:微笑的样子。鼓:名作动,敲打。濯:洗。去:离开。复:再。

  性格特征:知天达命。

  四、分析屈原人物形象

  找出有关“屈原”的内容,朗读,翻译,归纳人物形象。 具体内容:

夜上海论坛  ①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翻译: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

  重点字词:既,已经。放,被放逐。于,在,状语后置句。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和容貌。

  性格特征:无。

夜上海论坛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翻译: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夜上海论坛  重点字词:举,全。是以,因此。见,被。 性格特征: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夜上海论坛  翻译: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重点字词:沐,洗头。振,抖衣服。安,哪里。以,用。察察,洁净的样子。汶汶,?肮脏的样子。

  性格特征:不苟合,不妥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形成板书)

  五、探究渔父在本文中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看到此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渔父这一人物形象主要是用来衬托屈原,刚好一正一反?能不能这样说?

  明确:(个人观点)不能这样说。文章最后一段说的两个选择,说明渔父其实还是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的,但现实很残酷,世界很黑暗,不如不当。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所以,渔父的随遇而安其实更具有悲剧性,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六、拓展体会屈原和司马迁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明确:具体的分析请参见教参(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用一句话来说,两位杰出人物都是英雄,一个是“生得伟大”,一个是“死得光荣”。

  七、结语 :历史已然随风逝去,那活在今天的人们,或许不需要面对这样一种抉择,但我仍希望同学们,在面对这位披发行吟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时候,能够深入地思考一下:人在旅途,应该怎样活。

  附板书:

  屈原 渔父

夜上海论坛  举世皆浊我独清 宁 不 随 与 不凝滞於物

夜上海论坛  众人皆醉我独醒 为 为 遇 世 能与世推移

夜上海论坛  安能以身之察察 玉 瓦 而 推 水清濯吾缨

夜上海论坛  受物之汶汶者乎 碎 全 安 移 水浊濯吾足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3

  一、新课导入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地抽打着你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裂的时刻,你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你的热血化作汨罗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拨开历史的烟云,我寻寻觅觅,在千年的雨阵中踟蹰,穿行于龙舟粽子锣鼓之间。我听到了你的歌吟在风中作响,那里有你的宏愿与梦想,你的热情和忧患。

  二、知识介绍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夜上海论坛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三、语句分享

夜上海论坛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余光中)

夜上海论坛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红山吟》)

夜上海论坛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夜上海论坛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汨罗屈子祠)

  四、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着。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夜上海论坛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夜上海论坛  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夜上海论坛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介词,在)

  以

夜上海论坛  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行吟(于)泽畔(省略介词)

夜上海论坛  ②不复与(之)言(省略介词宾语)

  (2)被动句 是以见放

  全文结构(略)

  五、诵读要旨(标出需要重读的字)

夜上海论坛  (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夜上海论坛  要读出渔父偶遇屈原是看到他形容憔悴而流露出的惊奇和关切。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句要读出昂扬之气,傲然之气,一种执无怨悔的决绝,同时还要流露出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夜上海论坛  这句语调抑扬顿挫,几处反问语气要语调宜高,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

  朗读是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叙事文章的诵读需要主义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言为心声”,语言最能表达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诵读时需要把握这一点。

  六、感受形象

  本文以简短而凝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七、重点研讨

夜上海论坛  请你阅读文章二、三段,思考:屈原和渔父在论述各人的观点时,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他们的观点分别具有怎样的思想内涵?对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你是如何评价的?

夜上海论坛  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请你分析一下文章结尾沧浪歌的内涵。

  八、比较阅读

夜上海论坛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夜上海论坛  这两位先贤的选择给予你怎样的启示?你将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

  九、问题探究

  “渔父”在文中是一个具体的形象,随着文化的浸染,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文化的内涵。纵览古诗文,我们读到了庄子的《渔父》,读到了“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读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请你查阅相关资料,对“渔父”意象进行综合探究。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缚。比如柳宗元《渔翁》:“歙乃一声山水绿”,这位渔父撑着船远远的消逝了。可是消逝,它不是带着一种和光同尘的说法消逝,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消逝。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夜上海论坛  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号称“惟巢由乃可与并驾”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窗,私交颇好,然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其次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夜上海论坛  第三,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渔父》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专题的教学建议是:“在阅读中学会质疑与探讨,辨析评价文中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悟出更多人生的真谛。”本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挖掘文本思想、培养探究意识。”《渔父》篇幅不长,共有四小节,是一篇文质兼美、体新理深的文章,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在预习充分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式学习,挖掘出文本丰盈的知识和思想,即如何实现“浅文深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前提和归宿。

  《渔父》一文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在“清”与“浊”的抉择中三种对立的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千百年来,屈原的精神、他“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光辉人格一直烛照着华夏民族的脊梁,他身上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忧患思想、执着刚强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学习本文要进一步地认识屈原所代表着的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而渔父这一人物形象的存在极大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他代表着一种遗世独立、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他的“与世推移”与屈原的“深思高举”让我们窥见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这两个对立面,为同学们深入文本,了解以儒、释、道三教为支柱支撑起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路径。

夜上海论坛  《渔父》一文的结尾,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二人坚持己见,未有妥协,留给同学们极大的思考探究空间。课堂上,我将以“诱思探究”为主导教学方式,诱导学生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激活情感和思维,生成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热烈而又沉思的氛围,最终抵达文本深处。

  学情分析:

夜上海论坛  本文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虽文言字词上难度不大,但因其思想探究空间极大,如何在教学中兼顾“文”和“言”两方面,颇具难度。

  学生在学习此文之前,已经学习了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对屈原的身世、经历有一定了解,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讲解中,对于中国古代传统中的儒道两家主张也有一定了解。渔父这一形象在文章中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探究空间,在超逸脱俗的渔父的对比下,屈原的选择选得决绝而生硬,不少学生很难理解屈原这种“宁为玉碎”的执着的珍贵。

  同时,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深度有限,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文中的渔父是为衬托屈原的伟大而存在的反面人物,从而难以抵达文本深层,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屈原和渔父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和《渔父》一文背后蕴含的儒家、道家思想;

夜上海论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能对屈原和渔父的不同人生选择做出自己的评价,并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人物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和文

夜上海论坛  本背后蕴含的儒家、道家思想。

  教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诱思探究教学、小组合作教学

  课时课型:

夜上海论坛  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工具:

  幻灯机、投影仪

  教学步骤:

夜上海论坛  一、课前导学:

夜上海论坛  请同学们借助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完成导学案并订正。

夜上海论坛  二、课上探究:

  (一)导入

夜上海论坛  (课间播放音乐:蔡琴歌曲《屈原》)

夜上海论坛  全体齐读《屈原》节选:

  “他们说你是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夜上海论坛  汨罗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象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夜上海论坛  冷湿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纵有多少无奈徒托流水寄怀。

夜上海论坛  究竟你愿长久躺在静谧的江底?还是期盼着拨桨的手,撩开你深邃的面容?”

  这一位孤独的诗人、这一颗忧郁的灵魂是谁?两千多年前他为何选择带着满腔的忧愤,忿然一跃,独自一人去拥抱江底柔软的泥沙?两千多年过去了,他是否依旧孤独,是否依旧寂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这只拨桨的手,来撩开他深邃的面容吧!

  (二)诱思探究

  1、释文:探索观察

夜上海论坛  (1)教师范读全文。

  (2)渔父初见屈原,问屈原的第一个问题是:“何故至于斯”?这个“斯”指什么呢?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生答、翻译)

夜上海论坛  那么屈原到底因“何故至于斯”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生答、翻译)

  (3)如果请你用一个字回答,你会选择哪一个字?

  “清”

夜上海论坛  2、成象:研究思维

  (1)你能快速找出文中屈原“清”的体现吗?

  “深思高举”,“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生答、翻译)

  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你还能发现屈原“清”的体现吗?:(小组合作各推一生发言)

  屈原《离骚》:美政理想

夜上海论坛  屈原生平经历: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忧患思想、执着刚烈的性格(生答、分析)

夜上海论坛  全班齐读屈原相关语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夜上海论坛  教师总结:“清比己之洁,而浊比世之秽也。醒比己之明,而醉比人之昏也。清浊不同流,醉醒不同趣,邪正不并立,忠佞不相容。以屈子之独操,而仕壅君,处乱朝,安得而不见放乎?”

  (2)与屈原的“清”相对的“浊”在文中有没有体现呢?

  “淈其泥而扬其波”,“哺其糟而歠其醨”,“物之汶汶”,“蒙世俗之尘埃”。(生答、翻译)

夜上海论坛  (3)这是渔父的做法吗?

  不是,渔父的做法是:““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生答、翻译)

  (4)全班分成两组合作朗读人物对话部分,读出不同情感。

夜上海论坛  3、悟道:迁移运用

夜上海论坛  (1)独立思考:面对人生的困境,屈原、渔父、众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你更欣赏谁的做法?请写下你的观点并分享。(请三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

  渔父:道家重真、超然旷达

夜上海论坛  屈原:儒家重善、执着进取(教师引导:因为牺牲和奉献成就了民族脊梁)

  (三)总结

夜上海论坛  (1)许多同学的观点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在面对纷繁的社会时,我们也会遇到困境,我们不可能像屈原那样决绝,我们也不太可能像渔父那样抬脚远遁,我们只有选择面对。但是在投身社会洪潮中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做到:“淈泥、扬波,不离于泥,亦不为泥所陷;餔糟、歠醨,不拒乎酒,亦不为酒所溺。内不失己,外不忤世,斯为与之推移。”

夜上海论坛  屈原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自己的理想的执着追求,鲁迅先生曾饱含激情地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因为对这份伟大的理解与感谢,人们思念屈原、崇敬屈原,我想,在年年五月的棕香中,屈原是不孤独的、不寂寥的!

夜上海论坛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个文段的后半部分:

夜上海论坛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夜上海论坛  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痕,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

夜上海论坛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夜上海论坛  也许等待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上的阳光。

夜上海论坛  (播放音乐:蔡琴歌曲《屈原》)

  三、课后巩固:

夜上海论坛  完成《作业本》巩固练习,并背诵全文。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将课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

  1. 屈原的精神及理想的理解。

  2. 反衬和对话手法的运用。

  3. 背诵第三小节或全文

  【教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点拨法、对话模拟法,问题探讨法

  【媒体设计】

  情景录像和配音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引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着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二、解题

夜上海论坛  1、关于本文:

  见教材P75注释①。补充:《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郭沫若语),考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比较可信。

  2、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3、屈原与楚辞: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1段:既:“已经”,或“以后”。行吟(于)泽畔。举世:全世,整个人间。古今异义――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是以见放:被。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2段:圣人不凝滞于物:被。何故沉思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古今异义) 自令放为?自令-令自,让自己、使自己。放-被流放。为-句末疑问语助。

夜上海论坛  译文: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夜上海论坛  3段:吾闻之:音节助词。新浴者、新沐者:刚。安能以身之察察,爱物之汶汶者乎?――以:用、让。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译文: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夜上海论坛  4段:渔父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鼓枻而去:敲打船桨。

  译文: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四、问题探讨:

夜上海论坛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夜上海论坛  明确:他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夜上海论坛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夜上海论坛  明确: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3、 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夜上海论坛  明确: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见第一段: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5、比较阅读:

夜上海论坛  ⑴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明确: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有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夜上海论坛  ⑵《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夜上海论坛  明确:《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只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所以隐忍苟活,发愤着书,但生活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内心充满了矛盾。

夜上海论坛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五、课外作业:

  1.展开想象,将课文改写成课本剧。注意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2.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实践这种精神?讨论后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六、板书设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夜上海论坛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重点:目标2

  三、学习难点:目标3

  四、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屈原和渔父);探讨渔父在文中的作用;拓展思考司马迁和屈原各自的人生选择(文言知识点的梳理与内容的分析相结合,穿插进行)

  一、导入

  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那么在中国历代文人当中,有两位非常杰出的,也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当得此说,谁呢?(明确:屈原、司马迁)当代着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经说,中国文人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

夜上海论坛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渔夫》,全面地揭示了屈原的内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不朽的人生,瞻仰他精神的高峰。

  二、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三、自读课文

  要求:

夜上海论坛  (1)读对字音,读准句读

夜上海论坛  (2)感受屈原和渔父内心想法的不同

夜上海论坛  四、正音

  憔qiá 槁gǎ 父fǔ 闾lǘ 浊zhuó 滞zhì 淈gǔ 餔bū 歠chuò 汶én 皓hà 莞5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1、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 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夜上海论坛  3、 思考人生的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合作探究,互相解读,积累文言知识

夜上海论坛  2、 探讨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作者简介(课件)

  学生齐读:

  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着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 刘向 辑集的《楚辞》。首创“ 骚体诗 ”,亦称“ 楚辞体 ”。

  政治上,提倡“美 政”,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去职,屡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满腔悲愤,怀着珍爱一生的理想自投汨罗江而死。

  三、检查预习,积累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共同回答,说出古义即可)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圣人不凝滞于物

夜上海论坛  (二)特殊句式(找出句式标志)

  1行吟泽畔。 (省略“于” 状后)

  2自令放为? (宾前 意念被动)

  3是以见放。 (宾前 被动“见”)

  4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于”)

夜上海论坛  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后“之”)

  6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之”)

夜上海论坛  (三)翻译(上黑板,字字对应)

夜上海论坛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夜上海论坛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三、探讨人物形象

  (一) 两生分角色朗读,其余读叙述部分

夜上海论坛  (二)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品味两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前后讨论)

  屈原:

  1、 外貌、神态: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力交瘁、忧国忧民

夜上海论坛  2、 语言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夜上海论坛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刚直不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

  探讨渔父对屈原的态度: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随遇而安、超然物外、潇洒豁达

  (三) 教师小结

  课件小结

  如果说屈原是一位行到水穷处的儒生,那么,屈原就是一位坐看云起时的隐者。

  四、研讨一

夜上海论坛  (看课件)渔父飘然而去了,带着他的微笑与洒脱,留下屈原独自在江边。(看图)他在干吗?看着远方郢都城破的硝烟,他在思考,他将何去何从?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个困扰了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的问题。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巨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记载“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这个结局让我们非常遗憾,他难道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学生探讨:除了死以外,屈原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探讨可能性。

  选择一:“渔父说”---心不自由,形岂能隐?(性格特征)

夜上海论坛  选择二:“司马迁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理想:楚国的富强)

夜上海论坛  选择三:“伍子胥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理想:楚国的富强)

  小结:是啊,正是屈原高洁的品质和高远的理想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其它选择。所以,纵身一跃是他必然的选择。与其把他的死看作是生命的终结,不如看成是他与黑暗社会的抗争,看成是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对高远理想的扞卫。

  五、研讨二

夜上海论坛  屈原、渔父、司马迁做出了不同的抉择,你更欣赏谁?为什么?(动笔写两分钟)

  调查学生选择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

夜上海论坛  教师小结:三个人面对这一难题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屈原是选择壮烈的死,以死明志,显示了他不屈的气节;司马迁选择勇敢的生,以生践志,体现了他坚韧的意志;渔父选择超然的活,以隐守志,彰显了他自由的灵魂。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全班选渔父的占了60%,选择屈原的只有区区4个。4班基本类似。这说明什么问题?为何会现在社会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渔父?

  六、布置作业

夜上海论坛  1、 为何选择渔父的人这么多?

  2、 本文的渔父可以说是后代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开端,请选两三例(如渔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进行比较,深入理解“渔父”这一形象。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夜上海论坛  《渔父》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直面人生”单元、“生存选择”模块的一篇课文。《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所以,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伟大人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夜上海论坛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2.能力目标:

  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对屈原和渔父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伟大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夜上海论坛  重点:(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难点: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二学生,已具备简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他们在语文第三册时已经学过屈原的《离骚》,所以,他们对屈原已是有所了解,这对于今天《渔父》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教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夜上海论坛  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夜上海论坛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夜上海论坛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夜上海论坛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着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设计意图:以名着、名句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三)知识介绍

  见学案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自读课文,读对字音,读准句读 。

  正音:憔qiáo 槁gǎo 父fǔ 闾lǘ 浊zhu ó 滞zhì 淈gǔ 餔bū 歠chu 汶mén 皓hào 莞wǎn 枻yì 濯zhuó

  正句读:(1)子/非三 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渔父》教学案例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夜上海论坛  1、文本在本教材所处的位置及专题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它们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问题,有较强的互补性。

夜上海论坛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作品,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辨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2、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结合本专题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夜上海论坛  ①学生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④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前三点侧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第四点侧重德育目标。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文言知识的积累应该是首先要解决的,此外,认识与渔夫的对话而表现出来的屈原的人格是探讨本板块核心内涵“生存与毁灭”的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将教学目标①②④定为教学重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体现的是抽象的人生哲学,文本是如何体现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而将教学目标③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问题探讨

  相对而言,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较浅显,翻译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因此重点在问题探讨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问题探讨”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

  三、学法分析

夜上海论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更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的发言基础上可以补充阐释,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夜上海论坛  此外,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如对屈原与司马迁不同的人生选择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紧扣这两篇文本本身,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任作评价,不能架空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夜上海论坛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如屈原,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生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个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1生朗读,教师正音;

  渔父(fǔ)???ǔ)?(bū)?f(chu)

夜上海论坛  ?(lí)汶(mén)?ぃ?ì)濯(zhuó)

  2、齐读全文,读准字音。

夜上海论坛  (三)结合注释,学生自由读,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明确】

夜上海论坛  古今词: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至于(到)、可以(可以用来)

夜上海论坛  词类活用:鼓?ざ?ィü模??视米鞫?剩?么颍?/p>

  特殊句式: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

夜上海论坛  屈原既放(被动句)

  游于江潭(状语后置)

  是以见放(被动句)

  行吟泽畔(省略句、状语后置)

  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

夜上海论坛  自令放为(被动句)

  (四)疏通文意

  1、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

夜上海论坛  2、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

  (五)问题探讨

  【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5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

  1、本文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明确】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屈原“??淠喽?锲洳ā保?薄爸谌私宰怼笔保??嫒扒??梆J其糟而?f其?”,不要“深思高举”,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ざ?ァ保?安桓从胙浴保?部袒?鏊?汇巢换稹⒉磺咳怂?选⑿钠狡?偷某?蛔颂?K茉煺庖恍蜗螅?郧??唇玻?哂谐耐械淖饔茫?怀隽饲??岢掷硐搿⒓岢秩烁癫偈氐母呱衅犯瘛?/p>

夜上海论坛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

  (六)比较阅读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明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选择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夜上海论坛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七)师生齐读,再次感受屈原的伟大人格。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夜上海论坛  2、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古今词、活用字、特殊句式)。

  附:【板书设计】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人生哲学

  渔父——明哲保身

夜上海论坛  比喻——形象化具体化

  说理方法

  反问——强调坚定的决心

夜上海论坛【《渔父》教学案例教案】相关文章:

渔父08-15

《渔父》教学实录(精选7篇)10-11

《渔父》教学反思精选3篇04-05

高二语文《渔父》教案02-22

渔父乐08-22

高二语文《渔父》的教学设计04-20

渔父·渔父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4

高二语文《渔父》教案设计02-22

渔父原文及赏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