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导学案

时间:2023-08-21 14:20:34 偲颖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导学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融会贯通,把握全文精髓。

夜上海论坛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触类旁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教学重难点

夜上海论坛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能触类旁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夜上海论坛  一、了解作者

  宗白华,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在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着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二、回答课前预习题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中国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

  明确:

夜上海论坛  (2)、本文分几层进行论述?

  明确:

夜上海论坛  教师小结:可以说,全文论述从抽象到具体,层层深入,最终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3)、“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么概括?

  明确:

  三、简要分析全文

夜上海论坛  1、艺术需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了这一点?

  明确:

  4.赵执信的《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补充:

  浙江杭州人洪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

夜上海论坛  所阐释的观点:

夜上海论坛  3、作者选取了哪两种中国艺术进一步阐述虚实相生的手法?

  明确:

  4、戏曲中也是如此,“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常见的。演员通过极少的道具营造出极丰富的意境,给人极大的空间感。(请举例子)

  比如:

  拓展:

  教师语:其实,诗歌里面的“虚实结合”也是很多的,在诗歌里面,“实”是指“写景”,“虚”是指“抒情”,纯粹的写景和抒情都是没有生气的,所以诗歌历来重视“虚实相生”的方法,“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里子吗?

  例如:杜甫的这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虚实相生没有?

  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分析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我们的鉴赏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参考资料:

  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明确: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尽尘滓,独存孤迥。明确:意思是,去粗存精。所阐释的观点是: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设计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篇课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着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五册阅读部分,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论文和研讨、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单元是现代论文,学习重点是融会贯通。同时,本文是一篇文艺理论着作,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为本课指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夜上海论坛  2、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

夜上海论坛  1、通过扩展,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夜上海论坛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

夜上海论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作品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夜上海论坛  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诗歌鉴赏能力。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说教法

  课文的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中国艺术”,包括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虚和实”,指中国艺术中表现空间上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际上,课文重点论述的是:中国绘画、戏曲艺术空间表现方面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学生在阅读中,不可能完全读懂,总有相当部分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夜上海论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例子。这就是,尽量运用旧知去求新知,尽量融会贯通地去把握课文精髓。有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慢慢寻求问题的答案。

  为了便于教学,可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有关彩色插图。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CAI课件,将与课文有关的艺术作品,如马远名画《寒江独钓图》等等在需要时尽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要作到触类旁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问题。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观赏经验和阅读经验来理解课文。可以说,学生大都听过戏,看过画,看过书法作品,参观过建筑,欣赏过音乐,诗歌朗诵得更多,所有这一切,都应该与理解课文联系起来。学生的这些经历大大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把握课文。(难点的解决)

  说学法

  在学习中,为了把握课文内容,将全文内容融会贯通,第一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二把课文中所引的文言文弄懂,有助于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把握课文内容。这些引文,包含了作者倾向和观点。课文的不少内容,都是对这些引文的解释、发挥和分析。弄懂了这些引文,就基本上读懂了课文。(重点的解决)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夜上海论坛  1、明确课文论述的重要问题。

  2、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夜上海论坛  3、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毕,上课)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地说,这首曲子是由声音的高低、快慢构成的。那大者,金鼓齐鸣,万乐齐奏,势若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小到一两声笛鸣,犹如林间细雀低低絮语,或是弦乐轻轻弹奏,私微风吹拂,牵起丝丝涟漪。甚至于有时音响全无,成为空白,给人以无限遐想。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声音的高低起伏,时断是续,使音乐变化无穷,气象万千。从美学的`角度上说,这就是音乐中的虚实相生的绝妙效果。

  二、整体初读,感悟课文

  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论述什么问题?

夜上海论坛  2、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可以做怎样的概括?

  3、本文分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明确:略

夜上海论坛  三、理解课文中的引文

  见练习二:说说下列引文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明确:略

  四、小结

  本课时我们了解了课文的论述重点,理清了全文思路,明白了中国艺术需与实之间的关系,弄懂了引文的含义和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夜上海论坛  1、融会贯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夜上海论坛  2、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夜上海论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本文论述什么问题?

  2、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可以做怎样的概括?

  二、再次通读课文思考练习第二题: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作者是把这些艺术中的哪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阐述这个共同特征的?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略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看《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在处理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总结。明确: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融会贯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了中国艺术表现里虚与实在中国诗歌领域的运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热爱祖国的艺术财产,用学到文艺理论欣赏中国艺术作品。

  五、作业

  1、练习一

  2、以某一艺术种类为例,谈谈中国艺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

  说板书设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

  以虚为用、实中存虚、以虚带实、化虚为实、虚实映带

  诗歌

  戏剧

  绘画

  书法

  建筑

  印章

  音乐

  舞蹈

  根据“美观、简洁、实用、重点突出”的设计原则设计的这一板书,字数不多,但既简洁实用,突出了本课的论述重点,又体现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实原则,给人美的享受。

夜上海论坛【《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导学案】相关文章:

《离骚》优秀导学案(精选10篇)10-27

有关《梦想的力量》导学案设计11-10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12-21

《鲸》导学案设计(通用5篇)12-01

关于语文“导学案”若干问题的反思02-10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学案05-21

文言文《山市》精品导学案05-25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07-22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及答案03-17

《滕王阁序》优秀导学案(通用10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