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夜》刘方平唐诗鉴赏

时间:2024-04-10 15:45:04 志升 唐诗三百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上海论坛《月夜》刘方平唐诗鉴赏

夜上海论坛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夜》刘方平唐诗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月夜》刘方平唐诗鉴赏

  《月夜》刘方平唐诗鉴赏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诗鉴赏

夜上海论坛  《月夜》又题《夜月》,写的是诗人刘方平在一个初春之夜的感受,堪称一幅美好恬静的春夜图。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这开篇二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而两句的着眼点又各自不同。首句为近景,是从空间的下方落笔,写出早春夜深时分皓月普照的景色。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一个“半”字,用得精确传神,使画面明暗相间,错落有致。次句则写的是远景,是从宇宙空间的上端摹景的。在这迷人的夜晚,天空月朗星稀,只有北斗、南斗等晶莹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与明月交辉,令人感到宇庙广袤,视野开阔。这一句是写景,同时也透露出月斜星横,夜阑更深时诗人难寐的信息,为下文作了铺垫。

夜上海论坛  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用倒叙手法从心灵和听觉感受的侧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夜深更阑,诗人却毫无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只知道—— 惊蛰后的虫声突然在庭院的墙根下鸣起,奏响这一年的第一首春曲,将春的信息带到人间,使诗人蓦地因季节物候的变迁而惊心。在这春夜里,对春意有特殊敏感的小虫,成了报春的使者,从而使人感到“虫声”的可亲,可爱,悦耳,动听,而无声无形的“春气”也在“虫声”鸣唱中变得可触,可感,牵人情愫!“偏知”二字说明诗人平素对自然界物候变化不注意,只有今夜才感觉颇深的典型感受。

夜上海论坛  “新透”二字显示了虫声的巨大魅力,状出了“春气”不可阻御的伟力,将融融春意、盎然生机,一下子融“透”到读者心中。

夜上海论坛  这首诗,景中仍然深寓着诗人深沉的情思。特别是后两句,诗人见月色难寐,闻虫声更是辗转反侧,正所谓“春色恼人眠不得”,“偏知”二字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些的信息—— 不知,还罢;一知,就深深拨动了诗人的心弦。至于这“情”的内涵,可能是诗人怀人伤春的恋情,也可能是感世伤时的积郁;可能是思念故乡的乡愁,也可能是感叹时光飞逝。这些都无确指,写得极其含蕴,而其惆怅的情绪,却溢于言表。

夜上海论坛  这首诗在造境方面,清丽淡雅,静中有动,以动显静,意韵流长。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 / 夜月》译文

夜上海论坛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月夜 / 夜月》注释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夜上海论坛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夜上海论坛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夜上海论坛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月夜 / 夜月》鉴赏

夜上海论坛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夜上海论坛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月夜 / 夜月》作者介绍

夜上海论坛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月夜》刘方平唐诗鉴赏

夜上海论坛  刘方平的《月夜》是一首体现初春夜晚宁静与生机并存情景的七言绝句。

  首先,这首诗的前两句着重于写景,描绘了星月西斜、夜深人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夜晚氛围。在古代文学中,星空和明月常常被用来象征宁静和遥远的美好,而夜晚的寂静则给人以沉思和内省的空间。通过这两句诗,刘方平巧妙地设置了一幅静谧的月夜背景。

  其次,后两句诗转向记叙诗人所闻所感。虫声透过窗纱传来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春夜的生机盎然,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受和内心的愉悦之情。虫鸣作为春天的标志之一,象征着万物复苏、生命焕发。

  此外,整首诗通过对初春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春意渐浓的深刻体会,传达出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刘方平通过这首简短的绝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物候的变化带来的静美和蕴藉,展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意境和韵味。

  总的来说,《月夜》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律动的颂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和时光流转的深切感慨。

【《月夜》刘方平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明月夜留别》唐诗鉴赏12-18

《偶书》刘叉唐诗鉴赏05-05

《偶书》刘叉唐诗的鉴赏01-11

《长门怨(其一)》刘皂的唐诗鉴赏06-07

唐诗鉴赏论文09-29

唐诗《野望》鉴赏11-23

王昌龄唐诗鉴赏11-24

《山中》唐诗鉴赏04-28

《鹦鹉》的唐诗鉴赏01-12

《牡丹》唐诗鉴赏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