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张继《枫桥夜泊》唐诗鉴赏

时间:2022-11-18 15:05:39 唐诗三百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张继《枫桥夜泊》唐诗鉴赏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继《枫桥夜泊》唐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继《枫桥夜泊》唐诗鉴赏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上海论坛  夜半钟声到客船。

  鉴赏:

  《枫桥夜泊》是一首着名的绝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边静夜的景致,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写作者泊船江边,夜深难眠之时,走向船头,翘首仰望,只见斜月西沉,霜气逼人,在这深秋的夜晚,宿巢的乌鸦不知受到什么惊扰,而发出一声声的啼叫。这个景色和声响是极其空旷寒凉而凄楚的,它更加触动了诗人本来就很寂寥愁苦的心。接着“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进一步写出眼前的景物和深夜难眠的原因。岸边鲜红的枫叶,江心闪烁的渔火,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景。然而对心绪不佳的诗人来说,美景引发的却是别一番滋味:枫叶,成了深秋寒凉、一年将尽的象征;渔火,使人想起渔家孤寂冷落、飘泊不定的生活。这和诗人的羁旅愁怀暗自吻合,于是就更使他黯然神伤,无法安眠了。

  “对愁眠”三字,真可谓脱落自然,准确地传递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满腹惆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主要是从听觉上来突现作者的`心绪。正因为愁苦难眠,诗人异常清晰地听到远方姑苏寒山寺传来的夜半钟声。

  一个“到”字,把钟声的徐徐而来,听者的专注之神展现出来。可以想见,这钟声敲在游子的心坎上,将是如何的清寂、孤单。于是就更增添了一层愁绪,从而把诗人羁旅愁怀的感情推向高潮。

夜上海论坛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融情入景,情随景生。

夜上海论坛  诗人精心选取“枫桥夜泊”这样一处独到的地点,从中撷取了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古寺、钟声等众多独特的景色,来烘染游子的羁旅愁怀。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几乎字字都是景色的画面。这些画面又都与诗人的羁旅愁怀紧紧粘连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抒情效果,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其次,诗歌的语言通俗流畅,不求藻饰,看似信手拈来,但却精炼含蓄,委婉传神,令人咀嚼无穷。

  正因为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枫桥、寒山寺都成了人们争相导游之地。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夜上海论坛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松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张继《枫桥夜泊》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张继《枫桥夜泊》译文及鉴赏08-15

古诗枫桥夜泊张继08-24

张继-枫桥夜泊古诗赏析03-30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07-21

《枫桥夜泊》古诗鉴赏04-26

《枫桥夜泊》译文及鉴赏02-14

《枫桥夜泊》全文鉴赏03-25

《枫桥夜泊/夜泊枫江》诗词鉴赏01-26

枫桥夜泊古诗鉴赏题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