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时间:2022-02-22 09:20:22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夜上海论坛  独不见一般指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刻画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下面小编整理了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原文赏析】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夜上海论坛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解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夜上海论坛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夜上海论坛  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白狼河,即此。

  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凤阙之意。汉建

  韵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夜上海论坛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

夜上海论坛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

  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扩展:人物生平

  沈元与张懋为中表,情意相投,两家走得很近。公元1250年,农历庚戌年七月初四,沈元的夫人徐氏生下儿子,取名佺。同年同月同日,张懋的夫人刘氏也生下一女,取名玉娘。沈佺来到世上不过比玉娘早三个时辰,故而玉娘称其为表哥。

夜上海论坛  张玉娘(1250—1276)字若琼,号一贞居士,生于宋淳佑十年庚戌(公元1250年)七月初四日午时,卒于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年仅27岁。她生于一个仕宦之家,世代书香,积有不少藏书,张玉娘天资聪慧,又好读书。她工于诗词,时人以班大家(指汉代班固之妹班昭)比之。

  玉娘15岁时与表哥沈佺订婚。玉娘和沈佺这一对才子佳人,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沈佺常到张家和玉娘谈论诗文,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沈佺佩服玉娘的多才多艺、不凡文采。玉娘也倾慕沈佺的才情盛学、端庄人品。

夜上海论坛  玉娘有两名侍女,紫娥和霜娥,也是颇有才色,不同于一般人家丫鬟。二婢常为沈佺和玉娘鸿雁传书。

  天有不测风云。沈佺父母不幸双亡,家计萧条,家道中落。由于又遭宋运将终,沈佺无意功名。而玉娘的父亲张懋见沈家贫落,遂产生悔婚的念头。玉娘知道后暗自伤神,不忍背负。沈佺因对玉娘情意弥坚,他明确“欲为佳婿,必待乘龙。”于是,发愤攻读。南宋咸淳辛未年(1271年)榜眼及第(另一说此榜眼为杜文甫,字实翁),时年22岁。由于进京赶考,得了伤寒,回家一病不起,他的侍从辗转把这消息告诉玉娘。玉娘心中悲恸,写信给沈佺:“生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

夜上海论坛  沈佺见了,就回报一首诗云:“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高情春不染,心境尘难依。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不久,便病故。

  沈佺死后,玉娘临帏恸哭,矢志守节,作诗云:“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夜上海论坛  玉娘在郁郁不乐中挨过了6年时光。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元宵节晚,悲绝而亡,时年28岁。父母知她是为沈佺而死,于是征求沈家同意,把两人合葬在县城西郭枫林之野。

  玉娘死后一个月,侍女紫娥、霜娥为她悲伤相继而死,连玉娘平时爱玩的鹦鹉也悲鸣而死。家人惊泣,把二婢、鹦鹉葬在一处。中座沈佺、玉娘,左冢紫娥、霜娥,右冢鹦鹉。时人称此墓群为鹦鹉冢,冢前掘有一井谓“兰雪泉”,冢后高建两楹三间“贞文祠” ,大门额书“贞文千古”。

  对于张玉娘的遭际与品格,唐圭璋有评: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真更为悲惨。李易安是悼念伉俪,朱淑真是哀伤所遇,而她则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含恨千古……她这种忠孝的大节,不独超过寻常的女子,便是李易安、朱淑真也还逊一筹呢!

  玉娘的爱情悲剧闻者无不叹息。清初着名剧作家孟称舜曾为之发动捐款,在其墓后立祠祀之,并写了二集三十五折杂剧《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使张玉娘的故事得以流传,曾远传到海外,远流异域日本。

  张玉娘与沈佺是真人真事,他们的爱情悲剧非常感人。人们直言“比梁祝故事更动人”,比传说中的“梁祝”还要令人叹息、撼人心魄。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独不见》沈佺期07-05

沈佺期诗歌欣赏07-05

沈佺期诗人介绍07-05

沈佺期诗歌全集目录07-05

《喜赦》沈佺期唐诗鉴赏07-19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唐诗原文及鉴赏06-21

《北邙山》沈佺期唐诗鉴赏07-15

大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4

《早发昌平岛》沈佺期唐诗鉴赏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