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中访友》复习内容

时间:2021-03-21 17:28:19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中访友》复习内容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复习内容

  一、《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着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山中访友》知识点

  1、《山中访友》中作者拜访的老朋友指的是山中的一切 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夜上海论坛  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课文第五自然段,既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又采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法,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5、“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夜上海论坛  这句话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表现了作者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三、《山中访友》复习材料

  主要内容是(“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

夜上海论坛  中心思想是(作者山中的一切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夜上海论坛  2、对词语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夜上海论坛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夜上海论坛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夜上海论坛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夜上海论坛  3、重点句含义

夜上海论坛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夜上海论坛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夜上海论坛  (2)“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夜上海论坛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

  (3)“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夜上海论坛  (1)“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

夜上海论坛  (2)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4、课后习题:

夜上海论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夜上海论坛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夜上海论坛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夜上海论坛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夜上海论坛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夜上海论坛  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③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A.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B.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山中访友》复习内容】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11-10

山中访友12-14

《山中访友》说课稿02-28

《山中访友》教案12-20

读《山中访友》有感04-08

山中访友阅读理解05-02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4-02

山中访友(仿写)12-19

读《山中访友》有感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