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年级上《祝福》学案

时间:2021-08-13 09:49:03 高二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上海论坛人教版高二年级上《祝福》学案

  《祝福》学案

  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夜上海论坛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背景介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主意。

  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夜上海论坛   资料附录:丁玲:‘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给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先生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夜上海论坛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预习提纲: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

  俨然(yǎn) 阜盛(fù ) 伺候(cì) 惴惴(zhuì) 谬种(miù ) 呜咽(yè) 烟霭(ǎi) 驯熟(xún) 模样(mú) 忖度(cǔn) 门槛kǎn 朱拓(tà)荸荠(qí)新正(zhēng)歆享(xīn)悚然(sǒng)负疚(jiù) 窈陷(yǎo)倔强(jiàng) 炮(páo)烙(luò)歆享(xīn) 讪笑shàn 蹙(cù)缩 监(jiàn)生 间(jiàn)或 瞥(piē)见

  2.按提示在括号中填写最恰当的字

  寒暄( xūan) 渲( xuàn)染 诡(guǐ)秘 蹒(pán)跚 走投(tóu)无路 百无聊赖 咀(jǔ)嚼(júe)赏鉴 沸(fèoi)反盈天 安分(fèn)守己 宽宏(hóng)大量 也写作“洪”

  3.文化文学常识《四书衬》是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四书”包括: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从”是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4.文学常识:《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20世纪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他非常失望,在题《彷徨》一诗中表现了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的探索精神。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包括《孔乙己》《故乡》《一件小事》《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14篇作品,《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也是作者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

夜上海论坛   5.默写《彷徨》 鲁迅

  6.梳理《祝福》故事情节,列出结构提纲

  眼前 序幕 祝福的景象和鲁四老爷

夜上海论坛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夜上海论坛   回忆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逼改嫁

夜上海论坛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眼前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夜上海论坛   7.画出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句子予以点评。

夜上海论坛   8.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点评其作用。

  9.分析并点评本文的细节描写和数字运用的效果。

  阅读鉴赏

  1.《祝福》前后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填空,并说说所填词语表现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第一次逃到鲁镇时的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① ,但两颊② 。

夜上海论坛   第二次到鲁镇时的肖像:她头上③ 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④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⑤ 了。

  临死前的肖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⑥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⑦ ,黄中带⑧ ,而且⑨ 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⑩ 似的;只有那眼珠(11) ?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夜上海论坛   (1)青黄:这是生活磨难的标记,是苦难的经历在其脸上留下的痕迹。

夜上海论坛   (2)却还是红的:表明这年轻的妇女还有青春的活力。

  (3)仍然:表明她二次丧夫戴孝。

  (4)消失了血色:祥林嫂经过又一次打击后,青春的活力已消失。

  (5)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夫死子亡被赶出家门后内心的悲痛。

  (6)全白:外貌已经衰老不堪。

  (7)瘦削不堪:“削”写出了瘦的程度,表明此次打击实在沉重。

  (8)黑:“黑”写出了脸色的难看,祥林嫂已被折磨得不象人样了。

  (9)消尽:既表现出长期受折磨的过程,也表明她已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10)木刻: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已变得麻木,像死了一般。

  (11)间或:只有眼珠偶然转动一下表明她还活着,更多的时候是像死了一样。

  2.下列四段文字都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与心理状态?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填到后面的答案中。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②(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③(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

夜上海论坛   ④(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夜上海论坛   A.悲痛之极,丧失了生的勇气

  B.身心俱毁,濒临死的边缘

  C.希望破灭,精神受到沉重打击

夜上海论坛   D.精神麻木,不复有生的欲望

  E.寄希望于神灵,力图摆脱不幸的命运

夜上海论坛   F.失望无望,麻木地面对人世的冷漠

  G.迷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安慰

  H.陷于绝望,领略到人世的无情  答: ①D ②G ③F ④C

  3.《祝福》的主题是: B

  A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猛烈地鞭挞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批判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制度。

夜上海论坛   B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C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了鲁四老爷仇视新党、仇视劳动人民,杀人不用刀的反动阶级本质,深刻揭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阶级根源。

  D通过这一悲剧,猛烈地抨击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妥协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才能翻身解放。

  4.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答:(D )

夜上海论坛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

  5.“你放着,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四婶这句大喝的作用是:答(C )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了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神权压力下的精神崩溃。

夜上海论坛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夜上海论坛   6.《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答:(B、C )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夜上海论坛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夜上海论坛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夜上海论坛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D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夜上海论坛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夜上海论坛   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D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夜上海论坛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3.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C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夜上海论坛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夜上海论坛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夜上海论坛   4.第一段描写雪景的作用是: (B C)

夜上海论坛   A.渲染出寂静的氛围,创造“我”沉思的环境。

  B.创造出阴沉的环境,加深了“我”的寂寞和压抑感。

  C.与祥林嫂寂寞死去呼应,渲染了悲剧气氛。

夜上海论坛   D.鲁镇在雪天夜色中“祝福”,渲染了肃穆气氛。

夜上海论坛   4.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B)

  A.嘲弄鲁镇的人们沉浸在迷信的、落后的、麻木的生活状态中。

夜上海论坛   B.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夜上海论坛   C.暗示这种虚伪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会维持多久的时间。

  D.悲愤地控诉祥林嫂的死在鲁镇活着的人们中没有引起一点反响。

  合作探究:

  1.祥林嫂究竟有没有反抗性?

  2.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夜上海论坛   3.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或在春天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4.祥林嫂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谁的命运更悲惨?( 祥林嫂更可怜)

夜上海论坛   A、她除了物质贫穷之外,身上还有沉重的精神枷锁。

夜上海论坛   B、二人对死的感觉与看法不同:“小女孩”死后有精神的依恋,所以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神生不能够,死又不能,她带着生的绝望与死的恐惧离开人间。

  二位作者的出发点不同。安徒生的童话给人以美好,鲁迅的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他把祥写得越可怜,提示黑暗社会的力度就越大。

  研究性学习:

  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

  A、 人物鉴赏:a、祥林嫂 b、鲁四老爷 c、柳妈 d、卫老婆子 e、四婶 f、祥林嫂的婆婆 g、我

  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

  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 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高二年级上《祝福》学案】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上《祝福》导学案06-29

人教版高二上《老人与海》学案07-04

高二《祝福》导学案附答案08-14

高二语文上《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08-16

八上《台阶》导学案08-17

高二语文上《祝福》教学设计06-29

高二语文上《祝福》教学反思06-29

九年级上《秋水》教学案例03-22

八年级上《蜡烛》学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