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燕子》读后感

时间:2024-05-24 14:25:50 秀雯 二年级 我要投稿

夜上海论坛关于《燕子》读后感(精选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燕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燕子》读后感(精选5篇)

  《燕子》读后感 1

  《燕子》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这是一篇老课文了,课文语言优美,因此我在教这一课时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细细地品读,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到燕子在美丽的春光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感受到春天的无限美好。读可以采用自由读,齐读,分男女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在一棵树上休息。突然一颗泥弹打在它的背上,受伤掉到了地上,它受了伤,此刻柳树、池塘、蜜蜂、花儿听见了都安慰它。

  这天青子正好放假来到这里采花,看见了受伤的小燕子,很可怜于是带回家。青子叫来玉儿,和她共同照顾小燕子,给它唱歌,让它睡觉。温暖的话语摸去了它的眼泪,渐渐的调养好身体。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着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读后感 2

夜上海论坛  最喜欢读的就是《燕子》这篇小故事。故事里说有一只小燕子受伤了,无法回到妈妈身边,棠棣花、柳树、池塘里的水、小蜜峰都想帮助他尽快回到妈妈身边但都无能为力,最终在青子和玉儿两位小朋友的帮助下养好伤回到燕妈妈身边的故事。读着读着,想起了去年我摔断胳膊,老师和同学们给我鼓励祝福的情景,他们有的来陪我玩,有的.来给我讲讲老师当天讲的课,想着想着,眼睛里流满了幸福的泪花。

  通过读《燕子》这篇小故事,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好好团结身边的同学,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为建设我们的班级和学校做出榜样。

  《燕子》读后感 3

  今天,我们学了开学的第一篇文章《燕子》课文是这样写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倩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知道了燕子活泼机灵,羽毛乌黑光亮,也初步的了解了小燕子。我很喜欢小燕子。

  《燕子》读后感 4

  我是一个爱梦想的小姑娘,所以我特别喜欢看童话故事书,今年寒假里,我就读了《叶圣陶童话全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叫“燕子”。

  这篇童话主要讲的是:一只小燕子单独离开妈妈出去看春天的景致,不小心被泥弹给砸到了,受了伤,它飞不起来,回不了家了,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池塘里的水、岸上的柳树、蜜蜂、棠棣花都抚慰它,可是它们帮不了它。这时,走来了一个叫青儿的小姑娘,她发现了受伤的小燕子,就把小燕子带回了家,和好朋友玉儿一起细心地照顾着小燕子,帮小燕子治伤。等小燕子恢复了安康,又帮助它找到了妈妈,让小燕子重新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

  读了这个故事,我特别的感动。我喜欢文中的青儿,她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富有爱心,我喜欢池塘的'水、柳树、蜜蜂、棠棣花,它们虽然不能亲手为小燕子疗伤,但它们都替它着急,用亲切的话语去抚慰它,它们也是那么的富有同情心。我们也应该象它们一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也要伸出手,献出一点爱。就象寒假当中,我们从老师那儿知道了身患绝症的六岁小姑娘小玉洁,虽然家境贫困,病痛难忍,但她却有很强的求生意志,说:“我要活下去”。老师被感动了,我们也被感动了。我们班从老师到每一位同学都伸出了友爱之手,有的拿出了压岁钱、有的拿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有的发动父母一起参与。10元、20元、50元······大家都尽自己的努力,为小玉洁祝福。虽然小玉洁最后还是离开了我们,但是,有了这份爱,我想她的心里肯定也是暖暖的!

夜上海论坛  老师常说,爱是无私的,爱是没有界限的,我们每个人从小都被各种爱包围着,爱就象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同样,在被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去爱呀,象文中的青儿、玉儿······象在地震救援中无私奉献的解放军叔叔、志愿者、医护人员······当你帮助了别人,我想你也是快乐的。就象那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燕子》读后感 5

夜上海论坛  《燕子》节选自着名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现已成为小学教本中的经典文章,原浙教版、上海版、人教版等皆选用过此文。本人也多次上过《燕子》,但今年捧书朗读,却总感觉很不是味儿,似乎缺少了原来那种行云流水的飘逸感。

  对照作家郑振铎原文及原浙教版改编文章,发现人教版教材又作了较大的改动。但我认为有几处修改似有不妥:

夜上海论坛  一、教材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而原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理由:原文语言精炼,动感十足,燕子飞行时的轻灵敏捷淋漓展现;而教材中的语句则略显拖沓冗长,读起来缺少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缺少了那种声犹在,燕已飞的时空想象感,特别是最后的“边”字,读时非常拗口,窃以为纯属多余。

  二、教材中“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而原文中“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

夜上海论坛  理由:原文中的'“小圆晕”不仅写出了波纹的细小,突出了燕子沾水那瞬间时的轻盈迅捷,还真实地再现了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绚丽色彩。而教材中的“波纹”则缺少了这种如幻的色彩美感。

夜上海论坛  三、教材中“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而原文没有此句,但袁微子老先生改编的原浙江版教材中是“……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理由:袁老先生改编的原教材中用一个比喻句“像正待演奏的曲谱”描绘出了燕子停于电线的动人形象,与原文清俊秀丽,真率质朴、简洁明了的语言相融和,而本教材连用两个比喻,以我的理解,后一个比喻只是前一个比喻的诠释补充,不仅给人拖泥带水之感,而且文中明确指出“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减弱了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余地。

  本教材做如此大的改动,我想编者无非是让文章变的浅显易懂,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但浅显不等同于浅俗,易懂不等同于平庸。读本教材的《燕子》,总有腰斩经典、削足适履之感!

【《燕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燕子10-01

燕子06-21

燕子的自述06-17

燕子山07-05

燕子山07-05

燕子的自述06-17

燕子窝10-01

燕子回家了06-20

燕子福09-20

小燕子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