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2 15:07:13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上海论坛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夜上海论坛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致、所以、俯仰”等文言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几个特殊句式。

  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品味文中精短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夜上海论坛   4、通过意读、情读、美读,深切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夜上海论坛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致、所以、俯仰”等文言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

  2、通过意读、情读、美读,深切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

  三、书目推荐.

  魏晋名士,像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他们喜好饮酒,不务世事,常“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以隐逸为高等哲学观,从而造就传奇的《兰亭序》,也造就了“魏晋风度”。于是,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这种流行其实是一种文化人格流行。你想知道其中原因吗?那就去读读鲁迅的名篇《魏晋风度与文学及药及酒之关系》。

  四、文本教学。

  (一)作者、序文、文化常识的简介。(多媒体投放)

夜上海论坛   1、作者。

夜上海论坛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dàn)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夜上海论坛   2、序文: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夜上海论坛   古代有“赠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 “诗序”,是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前面的一段序。

  还有一类,既与赠序性质不同,又不专为诗而作,而多记写盛会的场面和宴饮之乐,这类序被称为“宴集序”或“宴游序”。古代名士于闲暇时常设宴邀友聚会,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样。

  3.文化常识。

夜上海论坛   (1)干支纪年法。

夜上海论坛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此法现仍沿用。文中,“岁在癸丑”之“癸丑”,即天干为“癸”,地支为“丑”。

夜上海论坛   其他古代纪年法:①王公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 ②帝王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③年号干支并用法(天启壬戌秋日)。

  (2)修禊。

夜上海论坛   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时间选在农历三月三日。修禊是殷周遗风。《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由女巫导演,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后汉书,礼仪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

  《兰亭集序》中修禊事: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喝酒作诗,堪称盛会。

夜上海论坛   (二)导入课文。

  说到东晋人王羲之,首推其书法,请欣赏《兰亭集序帖卷》(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觉?东晋人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健。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之佳品,更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324个字,文辞优美,言简意赅,真可谓是“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齐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篇千古名文。

夜上海论坛   (三)字词整理。

夜上海论坛   1、试读,正音。

夜上海论坛   癸丑(guǐ) 修禊(xì) 流觞 (shāng)曲(qū)水 形骸 (hái) 游目骋怀 (chěng) 齐彭殇 (shāng) 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 (xì) 管弦 (xián) 清流急湍 (tuān) 若合一契( qì) 临文嗟悼 (jiē dào)

夜上海论坛   2、粗读,释词句。

  (1)解释下列多义词词义。

  ① 一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一:一边……一边……

  B、每感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一: 一起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 一样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 看作一样

夜上海论坛   ②集:A、兰亭集序。 集:诗集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集:聚集

  ③所以:A、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用来……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的原因

  (2)词类活用。

  ①清流急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湍急的水)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夜上海论坛   ③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④故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⑤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3)文言句式。

  ①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②(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主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③悟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介词省略句)

夜上海论坛   ④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后置)

  (四)文意理解。

  意读全文,理清内容层次,找出各层次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并概括层次要点。

夜上海论坛   明确:第一层(第1、2自然段):叙写宴会盛况——乐。

  第二层(第3自然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痛。

夜上海论坛   第三层(第4自然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五)语言品析。

  1、找出第1、2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并品味其妙在何处。

夜上海论坛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景“美”。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此地山林的高峻气势和幽深静谧,而洁净明朗的清澈溪流,飞花溅玉的流水急湍,又让此地飞动着灵秀之气。水声泠泠,天宇清朗,清风拂面,物我同化,人的心胸也会变得灵秀爽快。信可乐也!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此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感慨?

  人的性格不同,理想各异,但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是,不知不觉中时光流逝,时过境迁,往日的美好幸福已为陈迹,不能永远被你我保有。作者在此发出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悲叹。

夜上海论坛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虽然人的寿命只能听凭造化,但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美好,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同。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夜上海论坛   ★你还觉得文章哪些句子能够打动你,请写出你的理解,并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出来了,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夜上海论坛   如:“情随事牵,感慨系之矣。”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临文嗟悼”,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情感上与作者发生共鸣。

  五、课堂探究。

  (一)重点、难点探究。

夜上海论坛   此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①朗读注意节奏。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朗读注意情感变化。像:“永和九年”至“修禊事也”一句叙述平稳,可用舒缓语气读;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节奏明快些;第3段,因是发表对人生忧乐的看法,故要用和缓低沉的语调读,还要用慨叹语气重读“大”和“痛”;第4段,要读出批评语气,“悲”要缓缓吐出并加以重读。

夜上海论坛   1、情读文章第1、2自然段,研究:作者说“信可乐也”,请问,“乐”由何来呢?

夜上海论坛   生:乐由“‘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来,由“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而来,由“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来,由“‘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而来,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而来。

夜上海论坛   师:(先表扬以上发言,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美”(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正是因这“四美”而“信可乐也”。

  2、学生根据“情读指导”自读文章第三段,探究:作者说“岂不痛哉”,那么他因什么而“痛”呢?

  明确:前文写宴会之乐,是为本段及下段的议论服务、作铺垫的。作者由宴会之乐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躁者,“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行为大不同,但“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逝,“不知老之将至”,及“情随事迁”,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旧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想到这里,作者是“感慨系之矣”:人生真是欢乐有尽、人生苦短啊!而且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痛”因此而生。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4段,探究:这段作者流露出“悲”情,“悲”情与“痛”情一样吗?作者又因何而“悲”呢?

夜上海论坛   明确:不一样。作者之“悲”,和他的人生观有密切联系。佛教、道教徒总是“一死生”“齐彭殇”,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可“我们”这些“兼济天下”的士大夫,应该要珍惜生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因如此,作者认为“一死生”“齐彭殇”的生命观是虚伪可笑的,因此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悲”古人;作者也“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这里的“悲”不同于上段的“痛”,而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的感慨。

夜上海论坛   (二)拓展探究。

  人们认为此文在低沉情调里又蕴含积极情绪,你是否赞同,能说说理由吗?

  点拨:第1、2自然段,作者对这次集会环境的描写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性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夜上海论坛   第3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夜上海论坛   第4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这也可以看做是积极的。

  六、课堂总结。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朝闻道,夕死可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死问题,历来是文学和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一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用清新、质朴、优美的语言又为我们留下了他对人生哲理执着探索的思考。文中喟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凝聚了他深沉的人生忧患意识和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所以,从自然中得到了“信可乐也”的人生愉悦,又感受到了“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美好逝去的悲哀,还触到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人生短暂的悲苦。

  七、教后反思。

  以读入文,以读品文,是教学本文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既顾及学生的精神需求于不顾,不一味“咬文嚼字”;又兼顾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不抛弃文本,过渡引申,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因此,突出朗读是教学这篇文言文重要要素。文言文的阅读其实就是一个在读中积累品悟、内化提升的过程。所以,我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有滋有味的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而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读懂作者的心灵世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并享受到阅读的审美愉悦。当然,鼓励和引导、恰到好处的引申和点拨,也帮助了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课堂上,我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面容上,从学生灼灼发光的眼睛里,感受到他们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灵之声,已经在读中提升了自我。

  当然,文言文的学习,还需要为学生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点还有欠缺。要想让学生的心灵乘着自己的思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夜上海论坛【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3-16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兰亭集序》?04-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03-16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08-20

高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9-29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09-21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02-18

高一的语文教学反思04-16

语文《杯子的设计》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