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

时间:2024-04-26 12:20:16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⑴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⑵云:一作“雰”,一作“阴”。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永昼,漫长的白天。

夜上海论坛  ⑶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消,一作“销”,一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⑷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⑸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厨,一作“窗”。

夜上海论坛  ⑹凉:一作“秋”。

  ⑺东篱:泛指采菊之地。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夜上海论坛  ⑻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满袖。《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⑼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消,一作“消”。

  ⑽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西风,秋风。

  ⑾比:一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夜上海论坛  这首词是李清照重九佳节为怀念丈夫而写。上阕写半夜枕席上吹来冷气,感到自身孤独。重阳节也在孤独冷寂中度过。下阕写黄昏时在菊圃独饮。词人认为自身正如傍晚的黄菊,伶仃瘦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以菊花自喻别有创意;一个“瘦”字,使一个身体清瘦满面愁容的少妇形象活脱脱浮现出来,且符合词自身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贴切传神。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写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秋凉情景,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夜上海论坛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夜上海论坛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夜上海论坛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醉花阴》简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为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全词两阕,上阕咏节令,写别愁;下阕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作于词人婚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风格

夜上海论坛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着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夜上海论坛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夜上海论坛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夜上海论坛  二、作者资料简介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夜上海论坛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

夜上海论坛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夜上海论坛  老师再做点评。

夜上海论坛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夜上海论坛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夜上海论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夜上海论坛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夜上海论坛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夜上海论坛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 “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夜上海论坛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夜上海论坛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夜上海论坛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夜上海论坛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夜上海论坛  2、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夜上海论坛  (提示:凉、透、瘦)

夜上海论坛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

  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夜上海论坛  “瘦”,有这样的诗句: “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夜上海论坛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夜上海论坛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夜上海论坛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时间词: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重点词:凉、透、瘦

  这也算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夜上海论坛  五、《醉花阴》整体情感感悟

夜上海论坛  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助兴作用,我们把视野投放在整首词中,去感悟一个整体环境中,词人整体的“愁”。

  薄雾淡淡、云霭浓浓的阴天,正是重阳佳节,让我觉得心中格外惆怅,根本无法打发这样的无聊时光啊,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兽中不但焚烧消减的瑞脑,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去赏菊吧,虽然很烦闷,但是这样的重阳习俗,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黄昏后才回到房里。西风萧瑟,不断地挑动着门帘,如此凄凉,不要说离别不苦啊,我简直比菊圃里的黄花还要瘦削,还要憔悴。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怜惜。

  (齐读)通过深入感悟之后,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忧伤而优美的词,《醉花阴》。

夜上海论坛  六、探究赏析(讨论)

夜上海论坛  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钟时间。然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观点。加以评价。2个人。)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他赏析完后,教师补充:《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七、作业

  《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八、课堂小结

夜上海论坛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阴》。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教学反思

夜上海论坛  《醉花阴》是高一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李清照词两首》中的一首,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代表作,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本文就把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围绕品读意象、体悟意境展开。我想通过各个意象的品读帮助学生对李清照的词产生浓厚的学习鉴赏的兴趣,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愁哀思。导入时,我通过引用郭沫若对李清照评价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李清照的文学地位。接下来,我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初中学过的《如梦令》,这也是为了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知识的复习回顾进一步明确李清照南渡前期的创作风格。之后是指导诵读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古文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古代诗文时有文字阅读障碍。我就指导学生先读准字音,然后读出情感,边诵读边体会。诵读过程包括名家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三个环节,都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枯燥,有兴趣。下面就围绕本文的词眼对诗词意象展开分析,由各个意象串联成一幅图画,体会词人的心情,感悟诗词的意境。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本文的时令、时间、景物、行动进行了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愁绪。

  教学可取之处:

  1、课前准备工作较好。课前组织学生就前期学习过的诗词进行背诵,导入部分又让学生朗读了之前学过的《如梦令》,以学过的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事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夜上海论坛  2、意象分析也较透彻。注意分析上下阙意象,分析过程中注意联系之前所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巩固了之前的知识。通过对比分析上下阙的意向更好地理解上阕中的“凉”以及下阕中的“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愁”。无论是指导诵读,还是分析解读,都在有层次地帮助学生将愿意学习的兴趣转变为鉴赏解读感悟的兴趣。

  3、图表的应用。课程总结部分利用图表的形式对本文进行了梳理,形式相对新颖,既能吸引学生,又能简单明了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意象,体悟意境。

  不足之处:

  1、诵读部分有待加强。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本课我采取的是学生自读——听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形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学习他人的朗诵,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理想,最好是可以加上教师范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渲染诗词情感。

夜上海论坛  2、对课堂的预设性不够。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会对课堂进行预测,但理想与现实终有差距。在分析意象时,学生往往会自动过滤掉诗歌中象征隐喻的信息,只抓住那些带给他们最直观感受的句子或词汇,这样分析诗歌容易滞留在诗歌表层的字面意义上,而难以深入进诗歌的深层意蕴与真实情感,由于对课堂的预设性不够,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不够到位。

夜上海论坛  3、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加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前半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课堂有些沉闷。后半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个别学生爱接话,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课堂是多变的,一个班60个学生就是60种个性,因此,要进行多层预设,多种预设:学生会如何说?我又该如何引?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深度广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翻译12-28

【通用】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翻译02-25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02-21

宋词赏析:李清照《醉花阴》11-24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9篇(精选)04-11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译文04-21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翻译06-14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醉花阴》03-20

醉花阴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