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客家方言谚语

时间:2021-04-28 17:20:15 谚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客家方言谚语精选

  导语:客家谚语,凝炼有力,比喻生动,言简意赅,既是当地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结晶,又是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更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写照。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客家方言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最全的客家谚语:

夜上海论坛  人比人,气死人

夜上海论坛  人穷穷在债里,天冷冷在肚里

  人会去人家,狗会走碓下

夜上海论坛  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夜上海论坛  人多出韩信,智多成孔明

  人有五颜六色,米有花花红红

  人有拐杖跌唔倒,事有商量错唔了

  人无两套死,债无两套还(wang2)

  人生三节草,唔晓哪节好

  手唔识字,唔哪头禾好做种

夜上海论坛  人死盐落水(指人死了什么都没了)

夜上海论坛  人家养(giong1)的狗,唔听自家诱(liuo4)

  人家的肉,贴唔到自家身上(hang4)

夜上海论坛  人难做,天难做

  人情好水也甜,冇人情糖也咸(hang2)

  十个赌棍九个穷,一个唔穷天难容

  十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十个地理九个破,一个唔破都冇做(指风水先生总要说别人做的风水不好,要不他就没手艺做了)

  十步留一步,恐怕徒弟打师父

夜上海论坛  刁人手一指,笨人累到死

  十字街上打烂钵,名声海样阔

  七不等一,一不拗众

  刀唔磨翻黄,路唔走抛荒

  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夜上海论坛  七角喉咙八角声(sang1),唱的难唱听的难听(tiang1)(指歌唱水平差,无艺术细胞,又要燥喊。)

  三十唔离本相

  三岁打娘娘欢喜,三十打爷爷告官 (爷yia2,指父亲)

  三个老乡,赛过公章

  三代人做官,唔敢得罪师匠(xiang4)

夜上海论坛  三两鸭子四两嘴夹(形容没真本领,只有一张嘴巴)

  三两棉花--弹(谈)唔成

  三年大旱唔会饿死厨官

夜上海论坛  三年接渍渍笼空,三年带人侬侬动 (渍jie4,指苎麻拧成的嫩线。侬侬动,指小孩活泼乱动)

  三只手捡田螺--稳拿

  上屋搬下屋,消耗一箩谷

  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

  过一只门坎,吃三碗饭尖尖

夜上海论坛  上不过眉,下不过膝(qi4)(指做事有分寸)

夜上海论坛  上穿千重,下身打灯笼

夜上海论坛  上歪一尺,下歪一丈(cang1)

  土帮土成墙,水帮水成浪,人帮人成王

  山里冇老虎,猴子称霸王

  山里人唔怕狼,城里人唔怕官

夜上海论坛  乡下人赶城(sang3),看都看唔赢(yang3)

夜上海论坛  千日爬硝一铳打(指积蓄多日一日报销了)

  千年难逢火烧天

夜上海论坛  千兵有头,万兵有主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客家谚语的文化内涵:

  客家人因自身的颠沛流离,在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窘境中,最为痛切地体验到故土的可贵,因而与汉民族其他民系相比,爱国爱乡情怀显得特别强烈。在客家谚语中,反映客家人爱国爱乡情怀的内容比比皆是:“一寸国土一寸金”、“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舍命才算真豪杰,爱国方成大丈夫”、“国强民也富,国破家也亡”、“尽忠报国,尽孝守家”、“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这是对祖国的挚爱;“金窝银窝,不如家乡狗窝”、“爱乡人,常恋土”、“家乡水甜入心,十年不改旧乡音”、:“树高不离土,叶落仍归根”,这是对家乡的深情。若说这类谚语,或多或少还留着中原谚语的痕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伟承,那么另一类的谚语,则展示了客家人定居形成客家民系之后对家园的眷恋,带有鲜明的客家特色。“禾口府,陂下县,石壁有个金銮殿”,有点夸张,却生动地表明了客家人心目中宁化石壁的特殊地位,这里是客家祖地,是客家人梦萦魂绕的家园。“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客家人悲壮的迁徒史上的丰碑石壁,就这样通过谚语,矗立在每一个客家女儿的心头。

  长期迁徒流离,处处如无根草般漂泊无依的处境,铸就了客家人强烈的报本寻根意识。“树有本水有源”,客家每个姓氏谱牒开宗明义几乎都赫然书写这则谚语,每个客家堂号、堂联都不厌其烦叙述氏族的源起、衍播。“八十公公要祖家,八十婆婆要外家”、“富贵不离祖,游子思故乡”,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谁都不忘自已根之所在,本之所依,正所谓“摘瓜寻藤,念祖寻根”。在客家祖地宁化几乎家家户户悬挂祖宗牌位,每个姓氏祭祖修谱广泛盛行。对祖先的崇拜,一方面固然是报本,“天有日月,人有良心”、“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这样的谚语俯拾皆是:另一方面是保佑子孙后代。正是强烈的报本寻根意识,让客家人坚守自已的语言“宁卖祖宗田,唔忘祖宗言”、“离乡不离腔”,对客家人来说,那真是走遍天下,乡音依然。

夜上海论坛  客家人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是举世闻名的,无论处在如何困苦的境地,总能凭着自身的刻苦奋斗闯出一条路来。客家谚语中,鼓励子弟争气自强的内容信手拈来:“人争气,火争烟”、“只有上唔去的'天,有过唔去的山”,争气,自强,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也闯得过去,“不怕火烧屋,只怕人无志”,对没有志气的子弟,客家人是鄙视的,“有志成龙,无志成虫”。要求他们的子弟只能靠自已:“竹篙叉,叉对叉,靠来靠去靠自家”。既然一切靠的是自已,那就只有刻苦奋斗:“熬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剔除其出人头地的消极成分,无疑这是客家人刻苦精神的形象注脚。苦与勤相辅相依,大量的客家谚语教育子弟以勤为本:“勤快勤快,有饭有菜”。不勤,那是连饭也吃不上的,“床上饿死天富星”,纵然是天富星下凡,命中富贵,要是懒惰,同样只有饿死的份。只要勤奋去“做”,一切全有了。“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夜上海论坛  客家人有着执拗的崇文重教观念。客家人对子弟入学是十分看重的:“生子唔读书,不如养头猪”、“目不识丁,枉费一生”。不读书便不成人,连猪也不如。“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家贫本是读不起书的,但客家人却偏偏家贫子读书,每个客家姓氏宗族都有一份学田,学田的收入为贫家子弟读书提供了保证。客家谚语,劝学的内容随处可见:“路不走不平,人不学不成”、“捡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天光唔起误一日,少年唔学误一生”等等。

  客家谚语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当然也有一些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的糟粕。只要我们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就能充分发挥这朵客家语言之花的作用。展读客家谚语,就能品味出客家人语言文化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