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立秋的习俗谚语

时间:2022-08-09 10:25:27 谚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秋的习俗谚语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谚语吧,谚语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你还记得哪些民间谚语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立秋的习俗谚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秋的习俗谚语大全

  关于立秋的谚语1

夜上海论坛  1. 高粱扛了枪,一锄一成粮。

  2. 打了老叶耪一遍,高粱粒子眼瞪圆。

夜上海论坛  3. 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像鸡蛋。

  4. 立了秋,把头揪。

  5. 立秋才去头,晚了两三候。

夜上海论坛  6.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7.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温高霜晚收棉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夜上海论坛  8. 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

夜上海论坛  9. 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夜上海论坛  10. 大背开沟,细水慢流。

  11. 追肥日期到下限,再向后拖不沾贤(指棉)。

夜上海论坛  12. 氮肥追得多,贪青晚熟光发棵。

  13. 杈耳继续抹,边心统统掐。

夜上海论坛  14. 边心全部捋,四门落上锁。

  15. 立秋管葱,快把土壅。

夜上海论坛  16. 要吃葱,高里封。

夜上海论坛  17. 吃辣葱,炕洞壅。

  18. 要想吃辣葱,得使炕洞壅。

  19. 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葱发旺。

  20. 草里的冬瓜,屋脊上的葫芦。

夜上海论坛  21. 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22. 立秋十日遍地红。

夜上海论坛  23. 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24. 立秋三日遍地红。

  25. 立秋三日见秫头。

  26. 立秋三日见秫秸。

夜上海论坛  27. 七月七,掐着吃(早谷)。

夜上海论坛  28. 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夜上海论坛  29. 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30. 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31. 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夜上海论坛  32. 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33. 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夜上海论坛  34. 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35. 高粱扛了枪,不怕水汪汪。

夜上海论坛  36. 高粱不没头,就能获丰收。

夜上海论坛  37. 站着不怕大水泡,遇风倒伏就坏了。

夜上海论坛  38. 玉米天穗出,管理莫疏忽,追施攻粒肥,粒大棒子粗。

  39. 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40. 晚田晚田,三日两遍。

  关于立秋的谚语2

  1、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2、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夜上海论坛  3、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夜上海论坛  4、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5、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6、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7、秋耕深,春耕浅。

  8、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9、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10、夜立秋,热到头。

  11、立秋种,处暑移,十年就有九不离。

夜上海论坛  12、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夜上海论坛  13、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14、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5、立了秋,把扇丢。

夜上海论坛  16、杈耳继续抹,边心统统掐。

夜上海论坛  17、立秋十日遍地红。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夜上海论坛  18、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19、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夜上海论坛  20、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21、打了老叶耪一遍,高粱粒子眼瞪圆。

夜上海论坛  22、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23、立秋三日遍地红。立秋三日见秫头。

  24、边心全部捋,四门落上锁。

夜上海论坛  25、立秋雨丰,黍子返青。三伏有雨好种麦。

  26、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夜上海论坛  27、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28、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9、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30、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31、立秋三天,遍地红。

  32、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夜上海论坛  33、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夜上海论坛  34、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35、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夜上海论坛  36、吃辣葱,炕洞壅。

  37、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夜上海论坛  38、姜在地里长,土里要干爽。

  39、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40、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41、秋有旱,冬有冰。

  42、要吃葱,高里封。

夜上海论坛  43、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44、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

  45、果树保好叶,明年多结果。

夜上海论坛  46、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47、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葱发旺。

  48、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夜上海论坛  49、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50、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夜上海论坛  51、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52、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夜上海论坛  53、大背开沟,细水慢流。

  54、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55、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

夜上海论坛  56、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夜上海论坛  57、牲畜细心管,预防牛流感。

夜上海论坛  58、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夜上海论坛  59、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60、要想吃辣葱,得使炕洞壅。

夜上海论坛  61、发现鱼病药早用,增产增收有保证。

  62、草里的冬瓜,屋脊上的葫芦。

夜上海论坛  63、立了秋,挂锄钩。

  64、立秋管葱,快把土壅。

夜上海论坛  65、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夜上海论坛  66、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67、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夜上海论坛  68、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关于立秋的习俗

  1、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夜上海论坛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4、吃“福圆”

夜上海论坛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5、食小赤豆

夜上海论坛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7、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8、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9、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10、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1、称水

夜上海论坛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12、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13、祈福

夜上海论坛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14、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

夜上海论坛  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15、秋社

夜上海论坛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16、吃瓜曰:“咬秋”

  杭州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天津等地立秋时节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少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17、苦夏后“贴秋膘”

  北京立秋后,北方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在炎热的夏季,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就意味着凉爽的天气快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夜上海论坛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秋后进补正当时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夜上海论坛  按照中医理论与中华养生学,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这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比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山药、扁豆、银耳、百合等,均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秋天果实大量成熟,瓜果、豆荚类蔬菜种类很多,鱼、肉、禽、蛋也比较丰富。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但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温、软、淡、素、鲜的食物,生津、润燥的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避免凉、烫、硬、辣及油腻的食品,忌暴饮暴食,“饮食有养,贵在调配”。总之,秋季养生应以“平衡膳食、辨证配膳”为原则,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才是最好的养生方略。

【立秋的习俗谚语】相关文章:

立秋的谚语07-10

立秋的农业谚语07-14

描写立秋的经典谚语07-26

立秋的谚语大全07-26

有关立秋谚语07-28

立秋谚语大全07-24

有关立秋的谚语03-31

有关立秋的经典谚语07-26

描写立秋的谚语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