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09 18:30:34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上海论坛《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夜上海论坛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夜上海论坛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诗作为课题,读:

  (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

夜上海论坛   2、说到佳节,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3、这篇课文所说的佳节指什么节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投影出示。

  重阳节习俗

夜上海论坛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各地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过渡:

夜上海论坛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诗人王维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读完了?你们说说看,王维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

  (3)老师听说三年级有很多孩子是外地的,有安徽的,有四川的,有重庆的,有贵州的……你们想念家乡的亲人吗?什么时候最想他们?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夜上海论坛   (4)还有一些同学是父母外出打工的,你想他们吗?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夜上海论坛   评价:这些孩子离开父母的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离开亲人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照顾,而王维与他家人一别已有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蒲州(板书: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长安则在华山以西(板书:长安),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相距有近1000里。当时的王维比你稍大一些,15岁的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出外求学。这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直伴随在他的身边,一直伴随在他在长安的每日每夜。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试试。

  带着份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读。15岁那年,预备齐。

  2、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仅仅是因为王维少小离家,形单影只,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才“思亲”。那“思亲”前的这个“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对,更加。(板书:更加。)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是因为王维看到了--(生接: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夜上海论坛   (1)是呀,有谁知道,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

  你来读。

  出示:

夜上海论坛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用心去读,用心去想,多读几遍,读完后再想想。待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说,你读了这段话,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交流。)

  大街上热闹起来了,有的------,有的------,

  有的--------,还有的------,真是------。

  总结: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这段话该怎么读呢?你再试试。

  老师给你们配上段音乐,你们一起来试试。

  (3)过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同学们,你刚才看到的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有没有看到?而此时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在重阳节这天,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使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那么,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谁来读--

  (1)出示:

夜上海论坛   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引读:希望大家能通过朗读,将王维以前的那份欢快带给老师,同时也带给自己。来,王维想,预备齐。

  (3)欢聚的时光总显得那么短暂,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欢聚在一起,是多么地让他高兴,而如今的王维却,读--

  出示:

夜上海论坛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兄弟们却在山的那头,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自己在山的这头,家却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头,而心啊,却早已飞到了山的那一边。他仿佛看到了,男生读--

  出示: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夜上海论坛   (5)王维既想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女生读--

夜上海论坛   (6)王维的`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变得愈发地浓厚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他的这种情感,你能体会得到吗?一起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真是个大诗人,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这几行诗中,读--

  (1)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夜上海论坛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夜上海论坛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问你,王维的那些兄弟们有没有话想对王维说呢?他们又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给你三分钟,把他们相对王维说的话写在书上。

夜上海论坛   (学生小练笔,教师巡回辅导。)

夜上海论坛   (3)王维兄弟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你来说。(课件播放音乐。)

夜上海论坛   (4)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从古至今,恒古不变。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读:

  出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夜上海论坛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出示:

夜上海论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夜上海论坛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夜上海论坛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

  出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三、再次吟诵,升华情感。

夜上海论坛   1、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也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中秋时,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与我们团圆。此时此刻,让我们拨通他们的号码,话语里千万别忘了这句诗,读--

夜上海论坛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重阳节,也许爷爷奶奶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此时此刻,让我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给他们送去我们的祝福,千言万语总少不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节时,当人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你说,是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懂得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夜上海论坛   4、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中,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了。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吧!

  出示:

夜上海论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夜上海论坛   遥知兄弟登高处,

夜上海论坛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设计04-07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4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15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8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7

《鲸》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22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28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29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