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上《关雎》教学案例

时间:2021-08-06 09:02:19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上海论坛苏教版九上《关雎》教学案例

  《关雎》教学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苏教版九上《关雎》教学案例

夜上海论坛   1、反复吟唱体会诗歌表现出的情感。

  2、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3、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夜上海论坛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三、诵读《关雎》

  1、顺畅朗读:

  2、注意读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3、有感情地朗读

夜上海论坛   4、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想象、交流)

夜上海论坛   5、译诗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夜上海论坛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夜上海论坛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上海论坛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夜上海论坛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夜上海论坛   6、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夜上海论坛   在河边时 之。家中 之。梦中 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四、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夜上海论坛   1、《陋室铭》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起兴到“陋室”,使《陋室铭》名扬天下。

  2、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期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魏风•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冶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邶风•燕燕》是一首送别诗,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起兴,使人从燕子飞翔时的差池不齐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五、陶冶情操,归纳主旨

  1、《关雎》结构:爱慕-----思念-----愿望

  爱慕(前四句):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思念(中间八句):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愿望(最后八句):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2、归纳主旨

  《关雎》选自《诗经 •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诗中美丽的少女,痴情的少年,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教学反思:

夜上海论坛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九上《关雎》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苏教版九上《乡愁》教学案例05-11

苏教版九上《故乡》教学案例03-30

《论美》教学案例(苏教版九上)05-06

《林中小溪》教学案例(苏教版九上)03-30

九年级上《秋水》教学案例03-22

人教版九上《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03-19

苏教版九上《龟虽寿》教学案例05-31

苏教版九上《鼎湖山听泉》教学案例04-07

苏教版九上《捕蛇者说》教学案例与评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