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生豫剧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4-06-08 00:17:47 文圣 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豫剧手抄报内容

夜上海论坛  在各个领域,大家都知道手抄报吧,手抄报能有效帮助我们获得信息,培养综合能力。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豫剧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豫剧手抄报内容

  豫剧征文

  为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戏曲文化的认识,2010年,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豫乐飘香》,让传统戏曲走进了课堂。为加深学生对豫剧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浓厚豫剧学习氛围,我们创办了一期以“豫剧”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办报的热情很高,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设计版面,认真书写绘画,所办手抄报形象逼真,新颖生动,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夜上海论坛  我是正宗的河南人,说起河南印象最深的就数河南梆子 豫剧莫属了!小时候不知听过多少《遍穆桂英挂帅》,不只看过多少回《花木兰》。家乡人都会唱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我也不例外,妈妈很喜欢唱歌,很小的时候就听她哼唱着。

夜上海论坛  关于豫剧,至今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个渔具传说。就这个听我细笔道来一段河南豫剧同河北梆子的另一由来吧...

夜上海论坛  人类利用了鱼儿们夜间喜欢游动的习惯,设置了网眼大小不同的网具,大鱼会被结实的大网挂住,小鱼也不能逃脱俗称细蔑眼的小网的粘拉。鱼儿们不再寻求解脱的办法,只是祈求上天能给他们一次机会,能够在夜里不再游近那些锋利而又柔韧的鱼网...

  因为北岸的渔人们没有想出办法,于是就决定由北岸的渔人们看管河面上的渔具;隔天清晨收网摘鱼,或是有大鱼拖网远去,以及更有些连网也不做的人类想偷鱼的时候,北岸的渔人们就要敲梆子,招呼南北两岸的渔人们一起出动,追鱼网或是抓偷鱼贼。北岸的渔人们觉得自己没想出办法,这样支派他们也是有道理的,更何况渔具也的确要人管理,就都答应了。

夜上海论坛  每天,他们不用打鱼,就在太阳底下光着膀子敲着梆子,嘴里大声吆喝吓唬着,呼叫伙伴们收网捉贼。日子久了,就有闲得无聊的渔人听着敲梆子的动静而编出了咿咿呀呀就酒下菜的调子,每每收往时节就敲着梆子唱个不休。久了,渔人们就管这调调叫河北梆子。

夜上海论坛  南岸的渔人们听到了,很有些不服气了于是就借着渔具的谐音编出了豫剧,以此来炫耀他们造出了渔具捕杀鱼儿们的聪明才智。

夜上海论坛  直至今天豫剧仍旧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一代代热爱豫剧喜欢豫剧的戏迷们。

  文化特征

  基本特征

夜上海论坛  豫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夜上海论坛  (1)豫剧生成、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源性。

  (2)豫剧构建有着明显的多元性。

  (3)豫剧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融化,彰显出包容性。

夜上海论坛  (4)豫剧剧目、音乐显示出丰富性。而豫剧许多专曲专用的曲牌音乐,又显示出了其程式性。不过在一套程式万千变化和一曲多用的戏曲美学思想关照下,豫剧的许多戏曲程式又可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就又显示出豫剧程式的泛用性。

夜上海论坛  (5)由于长期受中原文化,特别是黄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响,豫剧在演出剧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乐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河南地方风格和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6)豫剧的文学语言,表演、音乐质朴无华,通俗易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河南文化特征,显示了河南文化特有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从而构成了豫剧的简朴性特征。

  演唱特色

夜上海论坛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一梆”等。流水板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飞板也作“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属于散板类。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在声腔上,豫剧属梆子腔系,豫剧划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流行于豫东南的称“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建国后,在杨兰春等的领导下,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流派,又称现代戏流派。

  角色行当

  豫剧的角色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俩箱信,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彩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的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生行戏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红脸和二红脸的界限很严,大红脸专演关羽;二红脸专演赵匡胤、秦琼、康茂才等类角色,主要是武功戏。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也有的演员文武兼备,武功戏较出色。大净主要以唱功取胜,三花脸除表演诙谐风趣外,武功戏也有“盘绳”“吊水桶”“空中还原”“探海”“元宝顶”“大翻身”等不少绝招。旦行在以“外八角”为主时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随女演员的登台与逐渐增多,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等路数。青衣中闺门旦的表演要诀是“上场伸手似撵鹅,回手水袖搭手脖;飘飘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脚脖”“说话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诀是“斜眼偷看人,说话咬嘴唇;一扭浑身动,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场式是“出门按鬓角,双手掖领窝,弯腰提绣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诀是“清、净、冲”。“清”是清秀,唱词吐字清,神态秀气;“净”是动作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冲”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奋。

  服饰布置

夜上海论坛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音乐

  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

夜上海论坛  ①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

  ②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

  ③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流水板类中有各种〔流水头〕以及〔一滴油〕等。

  散板类中有各种〔非板头〕〔滚白〕等。二八板类锣鼓点最为丰富,又分为单鼓条和双鼓条两类。除两者都有的〔串锤〕〔长锣〕等外,单鼓条类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双鼓条中常用的有〔五钉锤〕〔梆子穗〕〔风搅雪〕等。加上其他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另外,河南在节日时都会唱豫剧。

  曲牌

  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

  乐器

夜上海论坛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萃庭先生节借鉴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伴奏乐队,引进了板胡,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

  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币、小锣和梆子等。

  代表剧目

夜上海论坛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

夜上海论坛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宇宙锋》《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春秋配》等。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花打朝》《穆桂英挂帅》《梵王宫》《洛阳桥》《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几十部均摄制成影片。

夜上海论坛  进入21世纪,豫剧又涌现出了许多新作品,如《铡刀下的红梅》《常香玉》《新白蛇传》《村官李天成》《程缨救孤》《清风亭上》《香魂女》《重渡沟》等。

【小学生豫剧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关于豫剧的手抄报内容07-11

小学生环保手抄报内容09-19

小学生读书手抄报内容09-14

小学生夏季手抄报内容04-15

小学生家风手抄报内容08-30

小学生寒假的手抄报内容08-30

小学生冰雪手抄报内容08-30

小学生垃圾分类手抄报内容08-26

小学生校园安全手抄报内容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