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爱我中华的手抄报资料

时间:2022-10-13 11:14:45 手抄报 我要投稿

爱我中华的手抄报资料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手抄报吧,借助手抄报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我中华的手抄报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我中华的手抄报资料

  爱我中华作文(一)

  爱国是一种权利,爱国是一种义务,爱国更是一种义务。

夜上海论坛  祖国就像慈爱的母亲,庇佑着她的每一个子民,我们也应该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敬仰为了祖国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人。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遭世人唾弃。同时,我们心中也应该时刻准备为了自己的祖国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生命,当这一刻来临时,我们不应该有丝毫犹豫,能为国家牺牲是我们的光荣。

夜上海论坛  我们大家一定还记得苏武吧!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此行他担负着汉匈和好的重大使命。谁知单于收下厚礼后认为是汉朝示弱的表现,就对使节翻了脸,要迫使他们投降。苏武对迫降的人说:“屈节辱命,即使活下来,又有何面目归汉!”并表明死志。临死不降,连单于也不得不佩服,于是更加希望他能投降,就将他关入冰窖,不给饮食。但无论单于如何劝说,他就是不降,于是便让他到北海放牧,给的全是公羊,并说等生下小羊就让其归汉。在北海上,他整整过了19年,才得以归汉。苏武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国捐躯,虽死犹荣!为了国家的尊严,他浪费了整整19年光阴啊!人生一共有多少个19年呢?

夜上海论坛  我们的国家正值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祖国不在遭受别国的侮辱,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祖国能屹立在亚洲、屹立在世界,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要努力学习,积极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科技,使我们在未来成为能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并将自我的利益与祖国的利益连成一线:祖国的利益即是我们的利益。我们要时刻记住: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如果我们只顾自我的利益,而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一边,不惜损害国家利益也要保存自我利益的话,那么,在国家破损的时候,自己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夜上海论坛  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啊,祖国庇佑这我们成长,我们也应该在未来建设我们的祖国。为了这个愿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爱我中华歌词(二)

夜上海论坛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夜上海论坛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夜上海论坛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 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夜上海论坛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夜上海论坛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

  中华由来(三)

  “中华”一词,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天人合一”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中”侧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华”侧重民族(人),寓意为华夏族群(汉族的前身)。海外常将中华作为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合称。

  释义解释

  中华之名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以此为国号。而已不存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亦以此为名。

  虽然目前“中华”一词早已成为对中国文化、地理、民族、饮食等方面的泛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开始出现该词汇的现代意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才正式将“中华”纳入国名。

  《辞海》: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夜上海论坛  《现代汉语词典》: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扩大,“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

夜上海论坛  在悠悠的历史中,“中华”历经不断发展,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今天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传承着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

  从鬼神崇拜角度了解“中华”二字

夜上海论坛  中华二字,也有学者认为是滥觞于“植物神”崇拜阶段。学者认为神明崇拜最开始是自然神崇拜,而自然神崇拜阶段的一开始是植物神崇拜,对应的是母系氏族期间的原始社会。因为那时的人先民生活是以采集蔬果为主,人类与植物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时的神都是以植物形象出现的。

  有学者认为“中华”二字的成因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的集体意识,在中华大地生活的先民认为这是花的世界。原因之一是“华”的本义即为“花”。最出名的例证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诗句。“灼灼其华”的“华”并不是通假,而是本来就这样写,远古时期的汉字并没有“花”这个字,而只有“华”这一字。例证二是华的篆书,也正是花的象形。因此有学者根据华的本义,以及远古先民集体潜意识的遗传,推测“中华”的意义为“中和的花之国度”。

  爱我中华名言(四)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夜上海论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爱国诗句

  1、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2、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3、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夜上海论坛  4、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夜上海论坛  5、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6、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夜上海论坛  7、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夜上海论坛  8、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夜上海论坛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2、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夜上海论坛  13、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4、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5、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着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夜上海论坛  16、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夜上海论坛  1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8、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9、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20、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21、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夜上海论坛  22、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2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夜上海论坛  24、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5、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爱国的名言

夜上海论坛  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夜上海论坛  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3.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麽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4.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夜上海论坛  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6.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夜上海论坛  7.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8.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9.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10.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爱我中华的手抄报资料】相关文章:

爱我中华手抄报资料09-02

爱我中华为国旗敬礼手抄报资料08-30

爱我中华手抄报内容08-17

爱我中华手抄报模板08-18

爱我中华童谣手抄报素材09-18

2017最新中华经典手抄报资料08-30

我爱我家手抄报资料08-30

爱我中华祖国在我心中手抄报09-18

关于中华文字手抄报资料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