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时间:2024-04-23 10:25:21 王娟 八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上海论坛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你所了解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1

  (一)最后一颗牙齿

  佟新

夜上海论坛  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63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夜上海论坛  刚来时,对母亲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先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做声了。

夜上海论坛  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查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又摇头又摆手:“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夜上海论坛  “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夜上海论坛  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

  (选自《儿童文学》2011年2月中)

  练习

  1.“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一句中“痛”字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3.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初稿题目是“第一颗牙齿”,发表时改为“最后一颗牙齿”。改动之后题目好在哪里?

夜上海论坛  4.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二)十六七岁学会握手

  一路花开

夜上海论坛  出发前夕,我将班里56名不过十六七岁的学生分成了28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游玩,只能有28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教室里自习。

  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而甘愿待在闷热乏味的教室里。

夜上海论坛  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他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但你们之间,是同学,是友谊,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个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对于你们的搭档,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他?

  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

  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

夜上海论坛  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的谦让,令我肃然起敬——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

夜上海论坛  名单上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学生主动握一握那些让出机会、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十六七岁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火药味儿。

夜上海论坛  旅行的途中,我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28组里的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夜上海论坛  回程之后,没有一人欠交游记。不管是多么顽劣、多么厌学成性的孩子,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甚至有的人,还在游记的背后附上了一张鲜艳的彩笔画。

  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位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阳光忽然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感谢那位胸怀宽广的同学,让你有了一段开心的旅程。他们的右手,又紧紧交织在一起。没有谁因错失了这样的良机而沮丧,也没有谁后悔当初的抉择。

  其实,我想让他们见识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把最宝贵的财富装进自己的人生行囊中。

夜上海论坛  (选自《课外阅读》2010年第22期)

  练习

  1.简要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名单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夜上海论坛  3.在这次旅游事件中,学生们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指什么?

夜上海论坛  4.文中共写到了学生们之间哪几次握手?

夜上海论坛  5.文中的握手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美妙记忆,在你和同学或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你们之间发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你需要一个“辣椒”

  感动

  在印度阿萨姆邦,丛林一直是野象的领地,后来,农民们开始不断蚕食森林,建起了房屋、种上了庄稼,这使野象的活动范围日渐缩小,它们被迫走出栖息地,来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寻找食物。它们开始走进村庄,并把庄稼地当成了自己的美食园。

  看到大象这样肆无忌惮地践踏庄稼,农民们非常愤怒,开始,他们用击鼓或放鞭炮的方法驱赶野象,但时间一长了,野象也充耳不闻了。实在对这些“钉子户”没有办法了,农民们就想到用烈性毒药把它们毒死,用刀枪它们杀掉,没想到,这些极端方式不但没有吓退野象,反而激怒了野象,野象们开始变本加厉地践踏庄稼,并仇视、攻击人类。

  攻击失败,只好防范。为了防御大象,人们又想尽了各种办法:在庄稼地边围上钢筋水泥栅栏,或拉起带刺的铁丝电网……但是,这些看起来固牢不可破的防线,对暴怒的大象来说,却是不堪一击。人象之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人们因穷于应对野象的疲惫不堪。据统计,人象冲突发生后,不到5年的时间里,阿萨姆邦就有239人死亡,265头大象丧命,人和象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两败俱伤的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治象”之道。

夜上海论坛  在阿萨姆邦,有一位叫沙鲁克的农民,他也是野象的受害者。每次野象离开后,他都要流着眼泪去整理那些狼籍一片的庄稼,但有好几次,这位农夫都发现,与屡次被毁的其他作物形成鲜明对比:田里的那片辣椒一直完好无损。沙鲁克种植的辣椒名叫“断魂辣”这是一种辣味非常霸道的辣椒。在阿萨姆邦,几乎每个农民都有吃这种辣椒的习惯。野象为什么在这些辣椒面前收敛了暴虐?难道,它们竟是怕这些辣椒!这个念头在沙鲁克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也让他异想天开:辣椒,也许就是大家一直在寻找的克制大象的有效武器!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沙鲁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的房屋和农田周围,密密麻麻地种上了一圈这种辣椒。几个月过去,辣椒渐渐成熟了,沙鲁克发现,正是从这时开始,自己的庄稼再也没有被野象损害过,有几次,那些野象们曾试图进入他的庄稼地,但每次走到那个“辣椒屏障”跟前,都如触电一般退了回去。

  “野象怕辣椒,野象怕辣椒……”沙鲁克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所有邻居,于是,人们纷纷在自己的屋前、田边种上了辣椒,从此,桀骜不逊的野象们再也不敢进田进村了。

  为了长治久安,农民们在夏天种辣椒来防象,在辣椒的非生长期,就用浸泡过辣椒水的绳子在自家周围结成绳网,来阻挡大象。自此,阿萨姆邦的象患彻底解除。对付大象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带电的铁丝网,不是见血封喉的毒药,更不是刀枪的杀戮,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辣椒。

夜上海论坛  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很多,破解这些难题的最佳办法,既不是前进对抗,也绝非退守避让。对于竞争的双方来说,和谐共存的最好方式,是彼此之间有一种柔软的缓冲。也许只要一个智慧的“辣椒”,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选自《儿童文学》2011年2月中)

  练习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1)农民们开始不断蚕食森林,建起了房屋、种上了庄稼。

夜上海论坛  (2)也许只要一个智慧的“辣椒”,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夜上海论坛  2.当地人想出了哪些方式来防御大象?请简要概括。

夜上海论坛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沙鲁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作者从人象大战中悟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2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夜上海论坛  ②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练习

夜上海论坛  1、从位置来看,________屏可分为____和________两种;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华丽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第①段的结构属于______关系。

  3、第①段使用的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

夜上海论坛  4、室外屏有什么作用?(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夜上海论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夜上海论坛  5、第②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夜上海论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夜上海论坛  1、室内,室外;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

  2、总分

  3、分类别

  4、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夜上海论坛  5、①引出“屏”的另一种分类,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3

夜上海论坛  我家拥有两盆昙花,枝叶都很茂密,前些时忽然发现它那不规则的厚叶上有虫蛀的现象,且有点泛黄,正担心它的健康,要给它喷虫药施肥,两天前浇水时,竟发现叶底出现了两朵小小的蓓蕾,使我感到格外的惊喜。

  我虽然密切地注意着这两朵棕色的蓓蕾,但仍然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由一个小指那么大,长成了5寸的蓓蕾。今天下午当我再注视它的时候,发现包在外面的那几片棕色的花瓣已经倒卷,里面的雪白的嫩瓣微微开启,根据经验,这是含苞待放的时刻了。家人立刻紧张起来,将花盆由院中移到客厅桌子上,有人建议要请朋友来,我则觉得若请一些俗客来围观,倒不如让它悄悄地绽开,再静静地谢去,让它那片刻宝贵的生命得到安详与宁谧,而且昙花绽开的时刻都挑在夜晚,似乎是有意逃避白天的烦嚣的,所以无论鸿儒与白丁我都没有邀请,只静静地将这盆昙花摆在桌子上,在唱机中放上柴可夫斯忧郁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然后泡一杯香茗,静候它绽放。

  每一次我都想看看昙花开放的情形,但多半因事耽误了,这次我决心看着它开放,于是我拿着茶杯守在旁边凝视它。看着那饱满待放的花苞,心头忽然充满了生命的神奇的感觉。

  想到生命的短促与珍贵。一朵昙花由盛开到枯萎,它的美丽的生命不过是两三个小时,所谓是“昙花一现”,生命何其短促,惟其短促,才弥足珍贵。这短短的“一现”虽然只有两个小时,比起人的一生到底有什么不同?颇使我感到惶然。摩西说:“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转眼成空,我们便飞而去……”“转眼成空”与“一现”的昙花,又有何别,若空空活了70年,回忆起来却是苍白贫乏的岁月,还远不如昙花在一瞬中绽放出生命芳香,将它的美丽贡献给人,反能在人的记忆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呢!昙花将它生命的全部浓缩成短短的两个小时,璀璨绮丽地盘开在人间,我想它绽放的一刻,已与永恒连接为一体了。

  我默想着生命的意义,期待着两个生命的诞生,神情逐渐严肃起来,当我再抬头看那盆昙花时,两个洁白馥郁的新生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绽开在我面前了。

夜上海论坛  我出神地凝视这两个白色的生命,花瓣柔美而轻灵,有点像池中的白睡莲,但睡莲此刻恐怕正在梦中与绿色的小青蛙跳圆舞曲吧!我熄掉室中的灯光,让清澈的月华流进来,看去像凝在蒙蒙的雾中,比睡莲更美,不,比什么花都美,雪白的花瓣,在浓叶的掩映下,如夜空中的一朵云彩,如安琪儿翅膀。花朵的中心伸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因为它的生命过于短促,所以它美得是那样迷人,美得使人窒息。当我凝视着它的时候,竟在不觉中被空灵的气氛所感染,顿时挣脱了凄迷的夜色与忧郁的音乐的羁绊,而与永恒的美连接在一起了。

  练习

夜上海论坛  (1)认真阅读第2段,回答问题。

  ①当昙花快要开放的时候,家人中“有人建议邀请朋友来观赏”,而作者却为什么不邀请人来观赏?

  答: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②第2段前一部分说是昙花“含苞待放”,可是接下来却不写昙花,而是插入是否邀请别人来观赏的文字,从表达感情的角度看,这种写法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夜上海论坛  (2)作者说,昙花一生虽然只有两个小时,比起人的一生到底有什么不同?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指什么?

  答:①从时间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从意义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字)

  (3)细读原文,解释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鸿儒: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个字以内)

夜上海论坛  ②惶然:“惶然”是害怕、恐惧的意思。这里,作者是害怕____________________。(10个字以内)

  (4)“我想它绽放的一刻,已与永恒连接为一体了”。这句话阐释了生命的哲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夜上海论坛  (5)作者写绽开的昙花时又写了白睡莲,还把它比作“安琪儿的翅膀”,这种写法是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昙花的________美。

夜上海论坛  (6)下列对文章的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作者说昙花“美得使人窒息”,是说她的美强烈得令人震撼,使人几乎透不过气来。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赞美那些为社会主义事业默默无闻地做贡献,为他人献出美的人。

  C.作者多次想看昙花开放,但多半因事耽误了,这次终于看到了昙花开放的过程。

  D.作者获得的启示是,生命的长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对他人、对社会献出美,献出爱。

  E.本文先写自己获得意外的惊喜,再写期待花开,接下来展开联想和议论,最后写赏花,行文开合自然。

  F.作者在等待昙花开时,又是放音乐,又是品香茗,激动兴奋的心情跃然纸上。

  答案解析:

  (1)①使昙花片刻宝贵的生命不受到打扰。(原文说“我则觉得若请一些俗客来围观,倒不如让它悄悄地绽开,再静静地谢去,让它那片刻宝贵的生命得到安详与宁谧。而且昙花绽开的时刻都挑在夜晚”,由此可以明了作者为何不邀人共赏。)②使感情有了起伏变化。

  (2)①二者相同,都很短促 ②二者有所不同,昙花生命虽短,却有意义,有价值,人生虽长,却可能苍白贫乏。就其中历史进程而言,“所谓‘昙花一现,生命何其短促;惟其短促,才弥足珍贵”。这和人生是相似的。而又从原文中“若空空活了70年,回忆起来却是苍白贫乏的岁月,还远不如昙花在一瞬中绽放出生命芳香,将它的美丽贡献给人,反能在人的记忆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呢”句,可得出作者写作的用意来。

  (3)①有学识而且会赏花的朋友(或“趣味高雅的朋友”)②自己虚度一生这是作者片刻的感觉,从“这短短的‘一现’虽然只有两个小时,比起人的一生到底有什么不同”一句,可以推出答案。

夜上海论坛  (4)生命的长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价值,有意义。从文中的描写和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是希望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些,而不要虚度光阴。

夜上海论坛  (5)映衬(或衬托),比喻;轻灵(或空灵、纯洁)。从“花瓣柔美而轻灵,有点像池中的白睡莲”和“比什么花都美,雪白的花瓣,在浓叶的掩映下,如夜空中的一朵云彩,如安琪儿的翅膀”两句中可以做出对答案的选择。

  (6)ADE。B项中“社会主义事业”牵强附会;C项,作者实际未能看到开放的过程;F项,应是烘托气氛,不是表现心情。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4

  谈作文

  朱光潜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虽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

夜上海论坛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

  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夜上海论坛  小泉八云以美文着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一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着,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夜上海论坛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练习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学美术,学运动,都必须从小开始学,成人之后再学,就必然事倍功半,只能“怏怏然废去”。

  B.作者羡慕他人善于写作,并不是因为他的写作真的很“蹩脚”,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夜上海论坛  C.有人认为写文章主要靠天资,刻苦练习没有意义,作者认为天资虽然重要,练习也必不可少。

  D.对莫泊桑这样的天才来说,费尽心力去写反而写不好,所以福楼拜让他烧掉写了十年的书稿。

  E.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之所以能成为一流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起初的模仿阶段。

  11.关于写作,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夜上海论坛  A.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善于写作,可以看看他能不能轻而易举地写出别人早就想写,但又写不出来的语句。

  B.写作有技巧,但说得出来的技巧都不是真正的技巧,真正的技巧是无法传达的,这就是所谓妙不可言。

  C.写作离不开模仿,中国文人和欧洲文人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都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的。

  D.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主要考议论文,影响到现代的写作训练,入手就写议论文,容易犯空疏俗滥的毛病。

夜上海论坛  12.请从如何成为一流作者、如何写出优秀作品两方面,概括小泉八云的例子所揭示的道理。(4分)

  13.请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作者给初学作文的人指点了怎样的路径。(4分)

  参考答案:

  10.AD(A项的表述把作者的个人经验当做普遍规律,不符合文意。D项错在曲解福楼拜让莫泊桑烧掉早期书稿的原因,福楼拜并不是否定“费尽心力”的写作。)

  11.C(欧洲文人虽然也重视“临帖”,但“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不能说中欧“完全相同”。)

  12.①要成为一流作者,必须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写作态度要认真,不能仰仗天资苟且从事;②要写出优秀作品,必须咬文嚼字,反复修改。(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先从阅读入手(1分)在模仿中体会写作的基本技巧。(1分)②重视观察生活,表现生活,(1分)多写描写文和记叙文。(1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只使用“临帖”“写生”两个概念答题,最高给2分。)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05-11

语文阅读试题训练09-17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07-27

语文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09-17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背诵专项训练试题11-09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01-14

语文阅读训练试题三篇09-17

无价的奖赏语文短文阅读试题训练09-17

九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05-11

八年级语文下册选词语、句子填空训练试题及答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