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蠹化》翻译

时间:2023-08-04 09:07:10 美云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蠹化》翻译

夜上海论坛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蠹化》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蠹化》翻译

  蠹化

  陆龟蒙

夜上海论坛  橘之蠹,大如小指,首负特角,身蹙蹙然,类蝤蛴而青。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或枨触之,辄奋角而怒,气色桀骜。一旦视之,凝然弗食弗动;明日复往,则蜕为蝴蝶矣!力力拘拘,其翎未舒。襜黑韝苍,分朱间黄。腹填而椭,緌纤且长。如醉方寤,羸枝不扬。又明日往,则倚薄风露,攀缘草树,耸空翅轻,瞥然而去。或隐蕙隙,或留篁端,翩旋轩虚,飏曳纷拂,甚可爱也。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桎梏。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

  噫!秀其外,类有文也;默其中,类有德也;不朋而游,类洁也;无嗜而食,类廉也。向使前不知为橘之蠹,后不见触蝥之网,人谓之钧天帝居而来,今复还矣!

夜上海论坛  天下,大橘也;名位,大羽化也;封略,大蕙篁也。苟灭德忘公,崇浮饰傲,荣其外而枯其内,害其本而窒其源,得不为大蝥网而胶之乎!观吾之《蠹化》者,可以惕惕。

  【译文】

夜上海论坛  橘子树上的蛀虫,像小拇指般大小,头上长着一对突出钓角,身子曲蜷畏缩,与天牛的虫子蝤蛴类似而发青。它躲藏在叶子下面仰着头咬树叶,就像饥饿的蚕吃桑叶那么快,简直不相上下。有人触动它,它使竖立起触角发起怒来,神态桀骜不训。过几天去看虫子,它停在原地方不吃不动;第二天再去看,就已经蜕化为蝴蝶了。这时侯,它行动迟缓,它的翅膀还未张开。像是系着一条黑色的围裙,戴着两只青绿色的袖套,色彩绚烂间杂红黄;客观存在的肚子鼓起,呈现椭圆形,触须细而长。好像喝醉了酒刚刚清醒过来,依附在树枝上不能飞翔;又过一天再去看,它就能够依附在风露上,沿着杂草和树干往上攀爬,动作轻捷的窜各高空,一眨眼功夫就飞出去了。它有时隐藏在蕙兰丛中,有时落在竹子尖,翩翩旋转,在天空飞荡,十分可爱。不一会儿,它突然触到蜘蛛网,被粘住了,蛛丝引出丝来,把它一匝一匝地缠绕住,牢牢地像给它戴上了脚镣手铐,人们虽然十分怜悯它,但却不能解开缠绕的蛛丝而把它放走。

夜上海论坛  噫!(蝴蝶)外表秀丽,好像是有文采;内心沉静,好像是有德性;不结伴游荡好像是很纯洁;吃东西没有什么嗜好,好像是很廉洁。但是,倘若从前不乔道它是树上的蛀虫,后来也没有看到它触蜘蛛网,那么人们会认为它是从天的中央天帝居住的地方飞来的,现在又回到天帝那儿去了!

  天下好比是棵大橘树,名位是大的羽化,封疆是大片的蕙兰竹林。如果灭绝道德而遗忘公道,崇尚虚浮而掩饰傲慢,外表虚荣而内心枯萎,毁坏根本而阻塞源头,那么,能不被大蜘蛛网所粘住吗?看了我这篇《蠹化》的人,应该由此而警惧了。

  作者介绍

夜上海论坛  陆龟蒙(?-881),晚唐文学家。字鲁望,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人。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后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角直镇)。

夜上海论坛  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终身不再应举。曾做过苏州、湖州从事等小官。他工诗善文,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着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简析】

  这篇小品文,首先描写了丑恶桀骜的橘蠹,蜕变为美丽迷人的蝴蝶后,飞翔天空的得意神态,但最终只落得被蛛网胶住的可悲下场。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警告当时外表“文、德、洁、廉”而本质“灭德忘公”的官吏。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托物寄讽。全文形象鲜明,类比深刻,语言犀利,讽刺强烈。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负

夜上海论坛  《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日受贷不偿。”因此,负的原始义有两个。一是“恃也”,即“依恃、凭仗”。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成语有“负隅(yú)顽抗”。引申为“背、载”,前者如《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后者如《庄子·消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引申为“担负、承担”,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负秦曲"就是“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负的另一原始义是“受贷不偿”,即“违背、背弃”。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如《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又如《冯谖客孟尝君》:“客果有能也,吾负之。”

夜上海论坛  负,还有“失败”的意思,与“胜”相对。如《谋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引申为“亏欠”,如《汉书·邓通传》:“通家尚负责(债)数巨万。”今有双音词“负债”。

  或

  或,作代词用,表示“有人,有的”,前者如《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后者如《登泰山记》:“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或,作副词用,用在谓语前,表示不敢肯定,可译“大概,或许”。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霞明天或可睹。”又如崔颢《长干行》:“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如用在谓语前,表示行为交替发生,可译“有时”,如本文:“或隐蕙隙,或留篁端。”

夜上海论坛  或,还可作连词用,可译“如果”,如《三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缘

夜上海论坛  段玉裁说:“缘者,沿其边而饰之也。”(《说文解字注》)缘的本义是指古代衣服的边饰,即今之花边。引申为“沿”,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再引申为“攀缘”,如《齐桓晋文之事》:“犹缘木而求鱼也。”有时“攀缘”连用,如本文:“攀缘草树。”

  缘,还有“缘分”的意思,如杜甫《清明》:“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缘,以后又虚化为“因为”,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上海论坛【文言文《蠹化》翻译】相关文章:

泥古不化文言文翻译11-08

文言文翻译01-13

活版文言文翻译11-17

文言文《指鹿为马》翻译07-21

文言文翻译教案08-26

文言文南辕北辙及翻译07-03

文言文“公输”翻译01-20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1-05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5-25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