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诗人简介之黄宗义

时间:2024-05-08 10:00:48 诗琳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诗人简介之黄宗义

  在平时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诗人简介之黄宗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宗义

夜上海论坛  黄宗义,(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藏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黄竹浦人。受遗命就学于刘宗周。早年曾参加东林党,反对封建专制。清兵入关,又积极反清,被任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隐居不仕,着书立说。康熙中,荐修《明史》,力辞不就。学问渊博,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三大儒。尤多藏书,喜抄书、借书。读遍家中所有藏书,仍嫌不足,借抄于范钦天一阁、曹溶倦圃、徐乾学传是楼。钱谦益绛云楼、祁氏澹生堂、钮氏世学堂等藏书楼之书。每出走回归,常带一书童携书同返。后澹生堂书散出,精华亦大半归于他。并与许元溥、刘城约为抄书社,世所罕见之书,多赖以得传。建书楼续抄堂于南雷,思承东发(即南宋学者黄震)之绪。藏书目的在于系统收集明代资料,提倡藏书在于致用,反对只藏不用、视为珍玩的鉴赏家。告诫学者:当以书明心,勿玩物丧志也。他收集史料的方法,也影响了同代的学者如、等人,对清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子黄百家,撰有《续抄堂书目》。着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明史案》、《明文海》等。藏书史料有《天一阁藏书记》、《传是楼藏书记》等。

  人物生平

  庭锥奸党

夜上海论坛  明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初八(1610年9月24日),黄宗羲出生于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其地名浦口村,今属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街道[23]。降生前夕,母亲姚氏曾梦见麒麟入怀,所以,宗羲乳名“麟儿”。北宋大文豪黄庭坚后裔,他说:吾家诗祖黄鲁直[22]。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崔呈秀等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黄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入社兴学

夜上海论坛  黄宗羲归乡后,即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林之绪”。又从学于着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

  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在南京召集“金陵大会”,当时恰好也在南京的黄宗羲经友人周镳介绍参加复社,成为社中活跃人物之一。这年,他还加入了由名士何乔远为首领的诗社;后来,黄宗羲与万泰、陆符及其弟宗炎、宗会等还在余姚组织过“梨洲复社”。

夜上海论坛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宗羲北京科举名落孙山。冬月初十,黄宗羲回到余姚家中。

  抗清隐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明亡。五月,南京弘光政权建立,阮大铖为兵部侍郎,编《蝗蝻录》(诬东林党为蝗,复社为蝻),据《留都防乱公揭》署名捕杀,黄宗羲等被捕入狱。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黄宗羲乘乱脱身返回余姚。闰六月,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于是,黄宗羲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600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着《监国鲁元年大统历》,鲁王宣付史臣颁之浙东。

夜上海论坛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被鲁王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五月,指挥“火攻营”渡海抵乍浦城下,因力量悬殊失利。六月兵败,清军占绍兴,与王翊残部入四明山,驻杖锡寺结寨固守,后因其外出时部下扰民,寨被山民毁而潜居家中,又因清廷缉拿,避居化安山。

  顺治六年(1649年)朝见鲁王,升左副都御史。同年冬,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遂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王行朝。

  顺治七至十一年(1650至1654年),黄宗羲遭清廷三次通缉,仍捎鲁王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派人入海向鲁王报清军将攻舟山之警。期间家祸迭起,弟宗炎两次被捕,几处极刑;儿媳、小儿、小孙女病夭;故居两次遭火。顺治十年九月,始着书讲学。

  康熙二年至康熙十八年(1663至1679年),黄宗羲于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拒不仕清

夜上海论坛  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征“博学鸿儒”,学生代为力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帝命地方官“以礼敦请”赴京修《明史》,黄宗羲以年老多病坚辞。康熙帝令地方官抄录其所着明史论着、史料送交史馆,总裁又延请其子黄百家及弟子万斯同参与修史。万斯同入京后,也执意“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是年黄宗羲始停止讲学,悉力着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参与修纂《浙江通志》。

  黄宗羲像,作者吴旭,1676年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掞视学浙江,倡议在黄宗羲故居黄竹浦重建忠端公(黄尊素)祠,宗羲写了《重建先忠端公祠堂记》。次年,王掞又捐俸汇刻刘宗周文集,宗羲与同门友董玚、姜希辙一起编辑了《刘子全书》,并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黄宗羲将旧刻《南雷文案》等文集删削修改,定名《南雷文定》重行刊刻。这年,他自筑生圹于龙虎山黄尊素墓侧,并有《筑墓杂言》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又召其进京充顾问,徐乾学以“老病恐不能就道”代辞。黄宗羲年已八十,曾至杭州、苏州等地寻访旧迹,拜访朋友。次年,应新安县令靳治荆之邀游览黄山,为汪栗亭《黄山续志》作序。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黄宗羲病势沉重,闻知贾润刊刻其《明儒学案》将成,遂抱病作序,由黄百家手录。次年,《明文海》编成,宗羲又选其精粹编为《明文授读》。

  与世长辞

  康熙三十四年七月三日(1695年8月12日),黄宗羲久病不起、与世长辞。他在病中曾作《梨洲末命》和《葬制或问》,嘱家人丧事从简:死后次日,“用棕棚抬至圹中,一被一褥不得增益”,遗体“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幡、纸钱一概不用”。

  黄宗羲在临终前四天给孙女婿万承勋的信中写道:“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着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

【古代诗人简介之黄宗义】相关文章:

古代诗人黄滔简介10-28

古代诗人简介之元结07-25

古代诗人简介之薛莹07-03

古代诗人简介:罗贯中02-07

古代诗人苏轼的简介04-21

郦道元(古代诗人简介)10-10

古代诗人简介徐霞客12-27

诗人袁黄生平简介07-24

古代诗人王景的简介04-14

古代诗人解缙的简介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