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白居易的资料简介

时间:2024-03-14 10:44:12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居易的资料简介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的资料简介,仅供参考!

白居易的资料简介

  【简介】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并称元白,和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着名唐代大人和文学家,与、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着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主要作品】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成就: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作品主题

夜上海论坛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着名的“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夜上海论坛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夜上海论坛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白居易人物评价

  旧唐书

  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长有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新唐书

夜上海论坛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唐才子传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辽金元三代

  元好问:“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在《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句下,元好问自注:“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明清

夜上海论坛  袁宗道以“白苏斋”为斋名,并有《咏怀效白》的诗作。

  清代主张性灵说的袁枚亦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

  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近现代

夜上海论坛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然而钱钟书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

  他国评价

  白居易的文集在日本受到高度评价。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写汉诗,当时渤海国的人见到道真的诗,认为与白居易的诗很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引以为荣。

  白居易的生平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着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石像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白居易的为官经历

夜上海论坛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夜上海论坛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轶事典故

  投诗顾况

  白居易为了应举而初来长安之际,带着《赋得古原草送别》谒见着作(官职名)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姓名,然后注视着白居易,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然后读诗,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不禁大为赏叹,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白居易由此一举成名。

夜上海论坛  有学者指出,顾况在贞元五年(789年)被贬为饶州司户,后又至苏州,而白居易尚未至长安应举,因此如有投诗顾况之事,应发生于饶州或苏州,而非长安。

  自酿美酒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素口蛮腰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夜上海论坛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藏书故事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有卓着的贡献。在整理集贤院藏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着有《白氏长庆集》等。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着《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之,抄录成书。”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唱和集》《洛下游赏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竹筒寄诗

夜上海论坛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与邻近的几位刺史钱徽、李穰及浙东观察使元稹以诗唱和,来往传递都以竹筒盛诗,是为诗筒的典故。

  句传鸡林

  唐代新罗(鸡林) 商人来唐贸易时,尽力搜集购买白居易的诗,他们说,自己国家的宰相出百 (一作“一”) 金换一篇白诗,其中伪托的,宰相也能分辨出来。元稹感慨:“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白居易的家庭身世

夜上海论坛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历任彭城县令、徐州和襄州别驾,四十一岁时娶了善良贤惠颇有见识的陈氏为妻。白居易兄弟共四人,弟弟白行简官至主客郎中,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诗人和小说家。

  三岁时白居易开始由母亲陈氏手把手地教导着学习写字;五六岁时即开始学习写诗;九岁时已通音韵。

夜上海论坛  少年时适逢藩镇动乱,父亲白季庚任所屡变,白居易也就随之辗转于江南各地。

  十五六岁时,白居易为了考取进士而“苦节读书”。

夜上海论坛  二十岁左右时更是“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后总算是通过了宣州府的乡试。

  开创“元白诗派”, 发起“新乐府运动”

夜上海论坛  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结识了“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谊同金石,爱等弟兄”的莫逆之交——元稹。此后二人共同开创了一个诗风平易流畅的诗歌流派,将以二人姓氏命名的“元白诗派”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史册之上。

  元和五年,白居易被任命为京兆府户曹参军,充翰林学士,负责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的谋划。这一时期的白居易展现出了很高的政治热情,也进入了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着名的《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首等讽喻诗就创作于这一时期。他和元稹、李绅也形成了以新乐府诗为轴心,作品内容风格思想倾向都相近的创作群体,发起了后人所称的“新乐府运动”。

夜上海论坛  然而,随着元和五年白居易卸任左拾遗之职,元稹被贬江陵,新乐府运动很快趋于消歇了。

  元和五年以后,虽然仍有元稹的《古题乐府》等作品继承着新乐府运动的精神,但是从理论上对新乐府运动进行系统的总结,还需等到白居易在元和十年(815)创作的《与元九书》问世后,此时元白诗派主要的创作方向已经开始向“元和体”转变了。

  从“志在兼济”转向“独善其身”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遭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着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司马。

  这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是白居易政治生涯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更使他的理想迅速而彻底地从“志在兼济”转为了“独善其身”。诗歌作品也鲜有从前那种现实感强烈的讽喻诗,多为抒发个人情感、闲静恬淡的闲适诗和感伤诗。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白居易的仕途出现了转机,他被任命为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转上柱国。但白居易却不再拥有高涨的政治热情,再加上此时的朝廷朋党相互倾轧,国事日非,更使得他心无留意。

夜上海论坛  大和三年春,时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深感年老体衰、宦途多险,决心引退,遂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半隐半仕于东都洛阳(今属河南洛阳)。

夜上海论坛  此后,他饮酒、弹琴、赋诗、游历,过着既全富贵,又远祸保身的“中隐”生活。大和五年,元稹去世。此后,“诗豪”刘禹锡成为了白居易新的诗友,二人“朝觞夕咏”,和诗唱酬,被世人并称为“刘白”。

  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开新局,影响巨大

  会昌六年(846),白居易溘然长逝,璀璨的诗坛巨星陨落了。晚唐批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将他称为“广大教化主”,对他的推崇可见一斑。他对当时和后世文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第一,树立了人格典范。综观白居易一生,无论是前期作为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所主张的“为人生”的文学观,还是后期乐天知命,对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所进行的实践和改造,都给后代知识分子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夜上海论坛  第二,开掘和扩展了诗歌的领域。正如明代的江盈科在《雪涛小说》(又名《雪涛小书》)中所说的,白居易“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着并包囊括入我诗内。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扩多少。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取境,异事同功,名曰‘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

  第三,平易的诗风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白居易的诗以风格平易着称,在民间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甚至还远播到了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在时间跨度上,白诗的影响也相当长远。从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到宋代的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再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诗的影响。此外,元、明、清三代广有借白诗中的故事编写戏曲的剧作家,词句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的例子就更多了。

夜上海论坛  第四,推动了诗歌体貌与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元稹曾在为《白氏长庆集》作序时总结道:“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喻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

  借助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白居易将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一加以展现,打破了诗歌创作固有的美学观,将人们对诗歌的表意和叙述能力的认定,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新局面。

夜上海论坛  如果说开元、天宝时代的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主要着眼于感发情兴,那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就是着眼于记录生活。这也正是“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为)人才绝”(宋·叶廷《海录碎事》)的原因所在。而白居易的这种创作风格,给后世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

  1、最缠绵的诗:《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夜上海论坛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夜上海论坛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2、最暖心的诗:《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夜上海论坛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最悲苦的诗:《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夜上海论坛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夜上海论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夜上海论坛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上海论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夜上海论坛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最伤感的诗:《琵琶行》

夜上海论坛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夜上海论坛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最励志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夜上海论坛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夜上海论坛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夜上海论坛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6、最清新的诗:《钱塘湖春行》

夜上海论坛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最美好的诗:《忆江南三首》

夜上海论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夜上海论坛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最有童趣的诗:《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9、最悲情的诗:《放言五首·其三》

夜上海论坛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夜上海论坛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夜上海论坛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0、最朦胧的诗:《花非花》

夜上海论坛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资料简介】相关文章:

白居易生平简介04-15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07-21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简介06-27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简介10-11

古代诗人白居易生平简介10-27

杜牧的简介资料08-16

屈原简介资料精选03-21

白居易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08-19

李白资料简介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