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3-11-28 15:43:24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1

  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夜上海论坛  出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意思翻译:松树下寻问隐士的童子,他说道老师父采药而去。

夜上海论坛  全诗:《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夜上海论坛  题解:唐代贾岛的五言绝句。写作者去寻找隐居在山里的友人而没有见到的情景。全诗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思是说,在松树下向隐者的徒弟打听隐者,他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山中,但云雾弥漫而又浓密,不知他在山中的什么地方。诗中主要写童子的回答,通俗自然,清淡朴素,表现含蓄。“去”,“处”二字,古代同属御韵。注释:

  ①言:说、讲。

夜上海论坛  ②处:这里是行踪的意思。

  全诗鉴赏1:

  诗写的是一次寻访。寻访的结果是“不遇”。 “松下问童子”一句写问,以下三句则是对答。问写得极简括。不须明写谁问和问什么,因诗题和对答有清楚的交代。答语是诗着意之处,“言师采药去”,童子说师父进山采药去了。这一句本来已是一个完整的答复,但如果就此打住,就没有诗意了。小童对答复作的一番补充: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在那云雾迷蒙的某个地方,但具体在哪儿,谁也不知道了。“只在此山中”的“只在”二字是很肯定的语气,仿佛作了确切的回答,但“云深不知处”叫人哪里找去?说了半天,还是等于零。然而这两句补充并非多余,它不但是十分天真的话,而且语意佳妙。这不是故意卖弄口舌,而是生活中常有的那种无意中得到的妙语。它生动反映出“隐者”特有的生活趣味和情操。诗通过描写“隐者”那出没云中、神秘莫测的行踪,隐隐透露出其洁身自好,高蹈尘埃之外的精神风貌。寻访“不遇”,通常是一种扫兴的事。但读这首诗,却会感到有不同寻俗之处。小童的天真答话,把人引进高远的`意境中,使人恍如面对那白云叆叇的大山,想到有一位高士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活动,那人迹罕至的去处,一定别有天地、别有一番乐趣。诗以小童的答话结束,虽然没直接写寻访者的反应,但读后令人觉得,他大约不会立即兴尽而返,而会站在松下,久久对着那云烟深处神往。诗属五绝,不入律可作一首短小的古风读,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全诗鉴赏2:

  诗歌反映社会生活、描绘客观事物,可以从正面直接描写,也可以从侧面间接描写。直接描写简洁明快,间接描写曲折深隐。只要诗人从生活和艺术需要出发,经过匠心独运的安排,无论采用哪一种表现方法,都可以写出精妙的作品来。这首诗写作者去寻访一位隐士没有见到,通过与童子的对话,反映出了隐士游踪不定、无羁无绊的生活。首句“松下问童子”,入题极为自然。我们可以想见,作者兴致勃勃去拜访朋友,经过山林跋涉,途中劳顿,却没有找到这位隐士,这时幸好在苍翠欲滴的青松之下看到了他的徒弟,便急切地询问起来。自第二句“言”字之下,全是童子的答话。他的回答巧妙而真实,既提供了师父的去踪“采药去”,给予作者可寻的希望;又指出师父只是在这大山之中,但山林茂密,白云缭绕,具体在什么地方,徒弟说不清楚,客人也无法寻觅。自“言”字以下的寥寥十余字,写得既有波折,又有情趣,把隐士的飘游生活和他所处的幽深环境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在抒情短诗中,可以描写具体的人物、场面,可以安排简单的情节。我国古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善于写这种情节单纯的抒情短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须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人物、画面和场景的描绘,把自己浓郁的感情倾吐出来。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二十字中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语言朴素无华,合于口语,在唐诗中别具风采。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夜上海论坛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译文翻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注释解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着名,着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着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诗文赏析

夜上海论坛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一五。下面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唐永德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夜上海论坛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夜上海论坛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夜上海论坛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

夜上海论坛【《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08-10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赏析10-04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赏析09-08

《寻隐者不遇》的古诗词赏析09-08

寻隐者不遇06-01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寻隐者不遇》鉴赏11-02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译文及鉴赏01-17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诗词鉴赏05-17

改写寻隐者不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