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唐诗赏析

时间:2023-07-10 19:21:04 晓凤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唐诗赏析

夜上海论坛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5卷第10首。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共计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形象地描绘了黄山奇异的景观。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唐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唐诗赏析

  【原文】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作者:唐·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夜上海论坛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夜上海论坛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注释】

夜上海论坛  ①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宁四县。白鹅峰:黄山群峰之一。

夜上海论坛  ②三十二莲峰:王琦注:“诸书皆言黄山之峰三十有六,而白诗只言三十有二,盖四峰唐以前未有名也。”

  ③菡萏:即荷花。王琦注:“谓黄山三十二峰,皆如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顶之开敷者,如芙蓉之已秀。”

  ④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县西北,上有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夜上海论坛  ⑤炼玉:指炼仙丹。羽化:指成仙而去。黄山有炼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传浮丘公炼丹于峰顶,经八甲子,丹始成。

  ⑥温伯雪:名伯,字雪子。《庄子·田子方》载:孔子见温伯雪子而不言,子路不解,孔子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李白此处借其名以喻温处士。独往:谓离群而隐居。

夜上海论坛  ⑦丹砂井:黄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热可点茗,春时即色微红。

夜上海论坛  ⑧凤吹: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作凤鸣事。云车:仙人所乘。

夜上海论坛  ⑨陵阳:即陵阳山,在安徽泾县西南。相传为陵阳子明成仙处。

夜上海论坛  ⑩桥:指仙人桥,又名天桥、仙石桥,在炼丹台,为黄山最险之处。两峰绝处,各出峭石,彼此相抵,有若笋接,接而不合,似续若断,登者莫不叹为奇绝。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夜上海论坛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夜上海论坛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夜上海论坛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夜上海论坛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夜上海论坛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鉴赏

夜上海论坛  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吴蓉峰、莲花峰,均高耸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释前两句诗时说:“诗意则谓黄山三十二峰曲口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项之开放者,如关蓉之己秀。未尝专指三峰而言也”

夜上海论坛  诗人自叙曾游黄山,描写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黄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来,酌饮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自己来到黄山时,有仙乐呜奏,温处士整理仙车相迎。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踏着彩虹化成的石桥,拜访温处士。

  诗人以丰宫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

夜上海论坛  诗人凭借他“伊者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右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剔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李白五十四岁时。当时李白与魏万别后,游宣城(今属安徽省)、南陵(今属安徽省)、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并登黄山。在他的好友温处士将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时,李白将黄山美景描绘成此诗赠别。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送孟六归襄阳》唐诗赏析03-30

李白《静夜思》唐诗赏析08-11

李白《将进酒》唐诗赏析07-25

《赠卫八处士》唐诗赏析10-27

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唐诗原文及注释01-02

《送崔九》唐诗赏析11-12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原文及翻译08-16

《采莲曲》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送友人入蜀》李白唐诗赏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