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柳先生传》全文鉴赏

时间:2022-11-18 11:38:27 钟澄 辞赋精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柳先生传》全文鉴赏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全文鉴赏,欢迎参考!

  《五柳先生传》全文

  作者:陶渊明 (魏晋)

夜上海论坛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夜上海论坛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

夜上海论坛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

夜上海论坛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白话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确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治理下的人吧?也许是葛天氏时期遗留下来的人吧?

  【赏析】

  《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本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这是读本文首先应该把握的。陶渊明的一生虽然主要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从同时代的人起就把他称为“幽居者”,但他却是一个有壮志和用世之心的人物。

夜上海论坛  在《杂诗》里,他自言“少壮时”,“猛志逸四海”。《饮酒》诗中又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对年近四十仍然功业无成,颇为感慨。中年几度出仕,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又加上性情耿介,不会圆滑,难免不惹祸患,便毅然归田。他把田园看做是与腐朽现实对立的一片净土,在这里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怡然自得地生活,傲彼浊世。他的可贵处就在于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全文不长,不同版本文字略有出入,但都在一百七八十字之间。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勾画人物,却能做到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艺术功力。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份的交待。起得飘忽,也起得风趣。但不要轻轻看过,以为只是作者的趣笔,实则其中隐含深意。“许”做“处所”解,“何许人”即“何地人”。古人是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在两晋门阀制度下尤其如此。而五柳先生却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之中。古人又是重声名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为号,可见他又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一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语极平淡,味极深醇,这就是苏东坡评陶诗所说的“似癯实腴”的境界。

夜上海论坛  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着文娱志。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勾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来了,活起来了。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古人说文章作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陶文够得上这样的标准。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赞”。“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

夜上海论坛  《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③。尝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夜上海论坛  赞曰:黔娄有言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⑦?葛天氏之民欤⑧?

  译文

夜上海论坛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①甚:非常,过分,深。

夜上海论坛  ②造:赴。辄(zhé):总,常常。曾不:从不。吝情:留意,顾惜,挂念。

  ③堵:墙。萧然:冷落空荡的样子。穿:破洞。结:缝补。箪(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饮器。晏如:平静安然的样子。

  ④黔娄:战国时齐国隐士,家贫,不求仕进。齐鲁之君聘赐俱不受,着有《黔娄子》四篇。

夜上海论坛  ⑤戚戚:悲伤忧怨的样子。汲汲:急切忙碌的样子。

  ⑥俦(chóu):同类。

  ⑦衔觞(shāng):把酒,手持酒杯。无怀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夜上海论坛  ⑧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鉴赏

夜上海论坛  梁代萧统为陶渊明作传,曾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本篇不长,寥寥170余字,却颇有值得玩味之处。陶渊明本无意为自己立传,却在文中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其卓尔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美。

  文章以极质朴平实的语言,漫不经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志行高洁、卓然而立、呼之欲出的五柳先生的形象。大凡立传皆须署名,本文却以“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导入,风致潇洒;又以好读书不求甚解、嗜酒辄醉、安贫却以文章自娱显志三者见其性情,可谓脱略形迹,胸怀超然澹逸;末赞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点明全篇主旨,凝结了五柳先生的精神特征,是其高洁人格的真实写照。结尾两句提问回应开头的“不知”“不详”,摇曳跌宕,文外有意,令读者回味无穷。

  全文无一处涉及时世,而又处处影射时世。作者在文中隐去了自我的对立面——社会,隐去了“真’的对立面——伪,通过对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的否定,通过对自我价值及对“真”的肯定,体现了对“伪”的鄙弃,对现实社会含蓄而又鲜明的批判。这种虚中寓实、以抒情叙志代记载事迹的传记文手法,真是匠心独具,别开生面,隽永无穷,前人称之为“一片神行之文”,不谓无见。

  ◇妙评

夜上海论坛  陶渊明高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瓶无储粟;其寒则短褐穿结,缔绤冬陈;其居则“环堵萧然”,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

夜上海论坛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八

夜上海论坛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夜上海论坛  ——宋·朱熹《朱子语录》

  不矜张,不露圭角,淡淡写去,身份自见,亦与其诗相似,非养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

  ——清·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十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

  可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陶渊明笔下五柳先生穷困潦倒,家境贫寒。如此情境不似为自己规划未来,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文章创作于晚年时期。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文中赞语中“无怀氏”“葛天氏”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不为官的态度,可以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个人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

  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夜上海论坛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着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着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五柳先生传》全文鉴赏】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11-10

《五柳先生传》课文原文04-02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08-11

《五柳先生传》的课文赏析01-14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5篇)11-25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两课时12-01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文言文翻译04-06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一等奖12-02

五柳先生传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