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30 15:20:03 泽楠 九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

  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1、掌握“郁郁寡欢、登堂入室、夷为平地、残垣”等生字词的注音及释义。

  2、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夜上海论坛  重点: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难点:文章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抒情基调。

  课时安排:

夜上海论坛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白杨树在茅盾先生心中是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象征。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苏童先生心中的“三棵树”又是如何地让他难以忘怀呢?

夜上海论坛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苏童的内心世界吧!

  二、检查预习。

  重点字词。(投影或板书)

  嫉妒 颤抖 埠 残垣

夜上海论坛  楝 瓦砾 桷 枇杷

夜上海论坛  蓝图 夷为平地 郁郁寡欢 局促

  三、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以下五个问题可采取教师提问或将问题投影出来,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的方式逐一解决。

  1、教师提问: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

夜上海论坛  明确:“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作者是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

  2、教师提问: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

夜上海论坛  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教师提问: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

夜上海论坛  “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夜上海论坛  明确:苦楝树具有幼小无依的特点。(从“我没有树”,变成我有了自己的树。这棵树是有点可怜的。第一,是一棵没有什么可爱之处的幼小的苦楝;第二,它居然是栽在花盆里的,在这样土壤里,就是生长起来,也是可怜的。从这种可怜的抒写中,流露出作者的深意,也寄托了对人、对城市的调侃的意味。)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文字:

  “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

夜上海论坛  教师提问:枇杷树具有含蓄深沉的特点, 石榴树具有热烈奔放的特点。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夜上海论坛  明确:作家用抒情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激动。强烈的抒情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激动。“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个答案是情感的答案,对多年的惆怅和不安的答案。这是一棵私有的、属于作家自己的树,自己的感情之树,在十五年后,这一点上和那花盆里的树,恰成“巧合”,对遭受“亲子误杀”造成的隐痛,又是一种感情的补偿。

  4、教师提问: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5、教师提问: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

  明确: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四、理清文章线索,体会诗意的语言。

夜上海论坛  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夜上海论坛  〔学情预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住最根本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来分析,回答的角度是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感情是什么。

  教师补充讲解:

夜上海论坛  最早在作者的想象中的树是很高很挺拔的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着绿色的冠盖和褐色的树干。但是这只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是那都不是我的树,这不由的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一个悬念: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之后,“我”得到了“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其实无论石榴枇杷,还是其他,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树,枝繁叶茂的树。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

夜上海论坛  但是“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于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

  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不难感受到生存的无依、无奈。)后来我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七年之后,它们依然离我而去,作者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不同的是,幼小而无依的苦楝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而这两棵树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那么“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明确:强烈的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板书)

  第二课时

  一、理解文章主旨。

夜上海论坛  1、导入:上节课,我们读到了作者在对待树的情感中挣扎,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夜上海论坛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明确: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2、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夜上海论坛  明确: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树,那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这种呼唤,从客观上来说是悲观的,从主观情感上来说,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

夜上海论坛  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

  3、如何正视自然?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尝试举例说明。

  4、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

  二、总结。

夜上海论坛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3、对生命的思考。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夜上海论坛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三、拓展训练,能力迁移。

夜上海论坛  口语表达练习题: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小组交流、发言,派代表上台讲述。)

  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文本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在品味中提高学生的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形象及其寓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导课语:

  年幼的我们都会充满幻想,面对一辆辆从你面前急弛而过的列车更充满了无数个未知——车上坐的是什么人,列车要到哪里去,那里有什么——对于年幼时,多少有一些孤独、忧郁的作者,更充满了好奇,面对着一辆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火车标志牌,竟产生了许多幻想,而日后他的生活也和“三棵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研读一篇由着名作家苏童所写的带有很浓厚自传色彩的散文《三棵树》。看一看作者写了怎样的三棵树,我们能从这三棵树上得到什么启示?

  2、学生介绍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所了解到的作者情况附作者简历:苏童,男,生于1963年1月,江苏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其中中短篇小说集七部,长篇小说二部。目前苏童的风头正健,时有佳作面世。随《妻妾成群》被着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苏童的名声蜚声海内外,无可争议是青年一代作家的佼佼者。

夜上海论坛  作者苏童曾以他那些“大胆的充满奇思异想”的“先锋派”小说崭露头角,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更以展示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旧式“妇女生活”系列而名闻遐迩,如《妻妾成群》。接着进入了虚构“家族历史”的“枫杨树”系列,如《枫杨树山歌》。与作者众多“新历史小说”中所扮演不动声色、近乎冷酷的“叙事者”角色明显不同,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充满感性色彩的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

  二、初读文章,理清思路:

夜上海论坛  1、学生阅读文本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

夜上海论坛  (1)作者从什么着笔,写到三棵树?

夜上海论坛  (探究一下文章的思路,检查同学们阅读的情况,关注语文文本)

  作者从童年生活中写起,孩童时看到的火车标志牌——三棵树,引发了作者的对三棵树的幻想,在对树的渴望中,写到了作者生活中与三棵树相处的经历。

夜上海论坛  (2)文章第三段中“树令我惆怅。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惆怅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对全文内容的总提)

夜上海论坛  (3)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夜上海论坛  文章以“树”为线索,通过“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而展开了与“三棵树”有关的真切感人的情感与心路历程。

  三、总结全文:

夜上海论坛  作者本人伴随着“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而展开了与“三棵树”有关的真切感人的情感与心路历程。处处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饰的真情实感,那么,作者在文章中不同的段落中。流露出什么感情,课后有表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文段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导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文章以“树”为线索,围绕作者本人“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的一系列与树擦肩而过的经历,流露出浓浓的个人情感。

  好的语言,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怀。我们的朗读声中会流露出快乐、忧伤。这篇文章是一篇情感非常浓郁的文章,下面我们就看一看作者那些灵动的语言中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夜上海论坛  今天,我们就选取文章的几个段落,去品味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首先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朗读一下文章的第三段:

  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西双版纳的孩子有热带雨林,大兴安岭的伐木者的后代有红松和白桦,乡村里的'少年有乌桕和紫槐。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我没有树,这怪不了城市,城市是有树的,梧桐或者杨柳一排排整齐地站在人行道两侧,可我偏偏是在一条没有人行道的小街上长大——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小街上许多人家有树,一棵黄桷、两棵桑树静静地长在他的窗前院内,可我家偏偏没有院子,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天井,巴掌大的天井仅供观天,不容一树,所以我没有树。

  2、评价同学朗读的情况,适当指出他的不足,并且引出问题。

夜上海论坛  怎样读,才能读出味道来?我们先对这段作些分析,假如我把这段文字改为以下一段,看有何不同:

夜上海论坛  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长大,这条街道没有人行道,也没有行道树,而我家又没有院子,只有一个小小的天井,仅供观天,不容一树,所以我没有树。

夜上海论坛  3、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些句子发生了改变?少了这些句子,这样改变,使原文丧失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

  文字是简洁了,但也没有韵味了。

  首先会发现三组的对照比较性的句子没有了,文字失去了对照比较,体现不出作者羡慕,可怜、无奈、忧伤的情感来。

夜上海论坛  其次,少了些重复的句子,“我没有了树”,没有突出“忧伤”,抒情性也就减弱了。

  再次,少了些这样的句子“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这怪不了城市/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这些句子明显带有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把外物看作有生命的,可以对话交流的,一树一条街道都带有了作者的情感。使得文字富有感染力,渲染了浓浓的主观色彩。

  假如文字是有色彩的,那么这段文字的色彩应该是什么颜色?是带有忧郁的蓝色或紫色,情调是无奈的、忧伤的。

夜上海论坛  老师重新范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再去读文章。

夜上海论坛  4、接下来我们重点去品味一下文章的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有表情的朗诵,去体验语言中那些语句透漏出了作者的情感,怎么写出作者的感情?

夜上海论坛  第四段的感伤、幽怨、无奈、无助、自责。(灰色)----比喻、对比,精彩的动词。

  第八段的中所透漏出的欣喜(金黄)----设问、反复、夸张性的语句。

  第十段的亲密、满足(大红)----拟人化的语言。

  三、阅读理解:

  刚才,我们重点朗读的几段,涉及到了与作者相处过的三棵树,通过朗读,更深刻地理解了三棵树的特点,速读文章,完成表格。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在阅读中理解文意,加以概括)

  特点

夜上海论坛  情感、感受

夜上海论坛  苦楝:孤单、弱小、忧伤、可怜、无奈、隐痛、缺憾

夜上海论坛  石榴:热烈、宽容、欣喜、满足

  枇杷:含蓄、深沉、奉献

  四、主题探究、拓展:

夜上海论坛  在作者的眼里,一棵树就是一个生命;一条街道,就是一位可以对话的长者;一朵绿叶,就是一位很好的对话者。文章第14段中,说“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平等交流)

  参考答案:三棵树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生命形态。无助、无奈、伤感 ,热烈、宽容、奉献,含蓄、深沉,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三棵树”又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三个重要环节,有关三棵树的记忆、经历与感受,实际与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感悟重叠交汇在一起,成了作者对生命与情感的象征和寄托。三棵树成为作者人生的一种追求,生命的追求。在作者眼里,拥有了“三棵树”的生命是完整的生命。

  五、总结提升:

  通过 老师的总结,提升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平等的,自然永远是人类的母亲,人类该是自然最美丽的面庞。我们要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六、课外拓展:

夜上海论坛  也许留意你身边的一棵草,你可以发现小草的美丽;也许你留意身边的一朵花,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世界。看到一份新绿,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看到一片落叶,会有一份伤感。自然也许是你最好的倾听者,也许是你最好的朋友。抓取自然界的一个细节,注入你自己的情感,用细腻的笔法写出来,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

夜上海论坛  (2)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内容。

  (3)学习批注,评点文章中的句子。

  (4)感受文章中复杂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夜上海论坛  (1)朗读课文。

  (2)小组探究,品味文章语言。

夜上海论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夜上海论坛  (1)提升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关注生命。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夜上海论坛  教师谈话导入:回首童年,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

夜上海论坛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夜上海论坛  2、借助题目理清文章结构。

夜上海论坛  课堂交流,简介作者。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夜上海论坛  1、指名朗读课文。

  2、苦楝树生长的环境好吗?

夜上海论坛  3、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种感受影响了作者的文字,请找出一个句子简单分析。

  4、为什么说"那不是我的树"?

  1、朗读课文。

  2、学生师友合作,研读课文

夜上海论坛  4、5两段,完成合作题目。

  3、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对特别表达的敏感,理解作者的情感。

夜上海论坛  3、写法探究

  探究:文章开头提出的"三棵树"与后文的三棵树意义一样吗?是否远离题目了?

  学生研读第

  一、二两段,分析作者的写法,体会这段文字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章写法的认识。

  4、课堂小结

  有感情朗读相关片段。

  说说苏童这篇散文语言文字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学生自由表达。

夜上海论坛  (语言充满感性和伤感,情感浓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夜上海论坛  1、回顾导入

夜上海论坛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

  学生互考重点字词。

  巩固基础知识。

夜上海论坛  2、分层提高

夜上海论坛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夜上海论坛  1.作者后来拥有了怎样的两棵树?

  2.为什么作者说它们是一生最重要的礼物?

夜上海论坛  3.这一部分文字与前后内容有什么联系?

夜上海论坛  参考分析:之前文章先写了没有树的怅惘、失落,而后又写了种苦楝树的伤心,这样的渲染和铺垫使得到两棵树的作者分外欣喜;有了这样的欣喜、满足、与树的美好回忆,又使得后文中两棵树的'毁灭更显悲壮。

  学生研读8-12段。

  1.概括两树形态、气质上的特点。

  2.从语言分析两棵树对作者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3、.理解前后文对这一部分文字起到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归纳总结

夜上海论坛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文章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夜上海论坛  讨论"三棵树"的寓意,自由发表意见。

夜上海论坛  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4、拓展提高

  对童年的遗憾,你现在怎么看待?

  练笔。

  学生习作、互评。

  三、板书

  "三棵树"引发作者美好联想,引出下文回忆

夜上海论坛  苦楝树:孤单弱小忧伤——无奈伤心苦涩愤怒

  曾经拥有三棵树

  石榴树:宽容热烈——信任温暖爱对生活有了热情与信心

  枇杷树:含蓄深沉奉献——欣喜满足弥合了我与世界的裂痕

  永怀对"三棵树"的追寻——童真、自然、梦想、所有美好的事物

  四、反思

  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1、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教学重点

夜上海论坛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夜上海论坛  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哪三棵树?

  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l作者是由什么引到这三棵树呢?

夜上海论坛  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

夜上海论坛  (二)分析文章内容

夜上海论坛  那么究竟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在对待树的得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谈一下。

  1、三棵树的特点

  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夜上海论坛  石榴树——热烈奔放

夜上海论坛  (教师补充讲述“鸟儿、孩子”)

  (提示: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不会埋怨)

夜上海论坛  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夜上海论坛  (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夜上海论坛  2、作者的情感脉络

  迫切希望得到——隐痛

  缺憾

  欣喜

  满足

  ——迷惑

  不舍

夜上海论坛  (教师补充:在教材中划出这些地方,并着重处理词语“隐痛”和“弥补生命的裂痕”,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隐痛——词义——作者没有真正的拥有过(提示:隐痛和缺憾;隐痛很显然不是锥心的痛,也不是生生的痛,似乎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才会有痛的感觉,原以为自己并没有因为树的离去而有太多的悲伤,但是只有在经历之后才发现苦楝树的离去是“痛”是缺憾。)

  弥补生命的裂痕——拥有了八年,城市建设失去,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作者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人与树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3、重点语句

夜上海论坛  l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火车站——三棵树

夜上海论坛  真正只拥有了两棵树

  希望生命完整

  讲解三棵树和人的生命形态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苦楝树——幼小无依——幼年

  石榴树——热烈奔放(成年——壮年)

  枇杷树——含蓄深沉(成年——中老年)

  象征手法

  我在这里,我在水里

  苦楝树的确是作者努力想要拥有的第一棵树(夭折)

夜上海论坛  没有它感觉人生有了缺憾,因此作者还要不断的寻找下去

  有缺憾的人生是完整的人生,作者渴望完整,因此还要寻找

夜上海论坛  (“完整”和“完美”)

  (三)结合导读总结课文

夜上海论坛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夜上海论坛  3、对生命的思考

夜上海论坛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夜上海论坛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四)拓展

  请对照苏童在本文中渗透的思想情感,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五)作业

  课前一分钟演讲:假如我是一棵……树

【九下《三棵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三棵树》教学设计06-24

给予树教学设计11-25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05-30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06-01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03-18

语文《树和喜鹊》教学设计03-28

树之歌教学设计(通用11篇)05-26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08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4篇03-18

语文《树和喜鹊》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