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游褒禅山记》教案

时间:2021-03-03 09:57:26 高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一《游褒禅山记》教案

夜上海论坛  《游褒禅山记》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全文按照记叙和议论的层次,可分五段。下面是其其教案,欢迎参考:

人教版高一《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夜上海论坛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

  1、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夜上海论坛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夜上海论坛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本文它一篇游记。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夜上海论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嘉佑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夜上海论坛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顿

  2、指名两学生 诵读课文,是顺势正音

  褒bāo禅山 华huá山 庐冢(zhǒng) 有穴(xué)窈(yǎo)然

夜上海论坛  怠(dài) 咎(jiù) 好游(hào) 仆(pū)碑

  无物以相(xiàng)之 深父(fǔ)

  3、疏通文意

夜上海论坛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也读了,现在就请大家依据课文注释,说说看,文章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好吗?我们分组进行:男生负责一二自然段,女生负责三四五自然段。当然你们可以在翻译之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具体步骤:(1)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译读课文,并圈出疑难字词。

夜上海论坛  (2)分组译读课文,教师及时予以点评和鼓励。

  4、自读,理清思路(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1、介绍褒禅山概况。

  2、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4、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三、(5):记叙—结尾,补叙同游者

  5、画出直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四、归纳文言知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夜上海论坛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1、 研读第一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有何作用?

  教学预设:交代了作者游山的踪迹。

夜上海论坛  2、 研读第二段

  (1)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夜上海论坛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2)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教学预设:

  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

  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夜上海论坛  (3)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 “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

夜上海论坛  3、研读第三、四段

夜上海论坛  (1)齐读第三段,思考: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 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追问: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夜上海论坛  明确: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3)追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

  讨论归纳:

  从五方面阐述: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突出“志”的重要性;

  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说明“力”的重要性;

  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说明“物”的重要性;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

  --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

  ⑤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

  --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归纳

  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4)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段

夜上海论坛  思考: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作者认为现实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何可胜道也哉”)

夜上海论坛  由此讨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学生畅所欲言,估计说的更多的使广告招牌、报章杂志上出现的。(略)

  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夜上海论坛  4、研读第五段

  (1)齐读第四段

夜上海论坛  “父”字读作“fǔ”

夜上海论坛  (2)学习游记写法的结尾: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如《小石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

  三、探究拓展

夜上海论坛  1、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提示: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教学预设:

夜上海论坛  (1)两部分间衔接过渡自然。

夜上海论坛  (2)记仆碑情况突出“花山”二字,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3)强调前洞路近、地平、游者众,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夜上海论坛  2、作者通过记游,阐述了什么观点呢?

夜上海论坛  教学预设:本文把游山_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 “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道理。

夜上海论坛  3、拓展:态度决定成败──也谈“尽吾志”

  (1)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毕淑敏)

夜上海论坛  (2)如果老天爷不曾给你聪明的才智和显赫的家世,那么,“态度”将是唯一能使你胜出的金钥匙。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而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终于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那么凶,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的话我就没命了。”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高一《游褒禅山记》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08-23

高一《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08-19

《游褒禅山记》赏析03-24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1-30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09-26

人教版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08-22

高一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03-15

游褒禅山记阅读理解02-02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