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蜀相》教案

时间:2024-01-31 11:16:02 炜亮 高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蜀相》教案(通用13篇)

  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蜀相》教案(通用13篇)

  《蜀相》教案 1

  【教学重点】

夜上海论坛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夜上海论坛  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

夜上海论坛  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

  (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夜上海论坛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夜上海论坛  (3)(看诗眼,明感情。)

夜上海论坛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夜上海论坛  补充诗眼的作用。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老师概说。

夜上海论坛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

  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夜上海论坛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夜上海论坛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夜上海论坛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

夜上海论坛  (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四、自主赏析《蜀相》

  (一)知人论世

夜上海论坛  (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夜上海论坛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

夜上海论坛  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

  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

  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5、把握内容主旨

夜上海论坛  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夜上海论坛  五、总结

夜上海论坛  千秋诗圣惟子美,亘古男儿一放翁。倡导读其诗,品其文,怀其人!

  六、作业

  (一)课余熟读《书愤》,背诵《蜀相》。

  (二)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内容和主旨,并比较《临》和《书》在表达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后两题见“巩固练习”。)

  《蜀相》教案 2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夜上海论坛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夜上海论坛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夜上海论坛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夜上海论坛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夜上海论坛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蜀相》教案 3

  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夜上海论坛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

夜上海论坛  三听三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

  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给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吗?(缓解紧张情绪)想让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们一样的年轻,不过现在老了;我也很喜欢流行音乐不过老师比较喜欢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所以老师很喜欢唐朝乐队的歌。唐朝乐队是中国当代最着名的摇滚乐队。老师最喜欢他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

夜上海论坛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气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然而,遗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而且,从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归路。因此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就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般,他们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的感受就更强烈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极大抱负却壮志难酬的人。这首七言律诗《蜀相》就是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就的。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

  2、《蜀相》是一首古诗。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感情、格律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那么,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

夜上海论坛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4、学法指导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夜上海论坛  三、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1、刚才同学们诵读时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夜上海论坛  4、再放诗歌录音,同学们跟读。

  5、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

夜上海论坛  四、具体分析诗句的感情,根据感情深入把握诗歌的诵读。

夜上海论坛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夜上海论坛  1、刚才,我们通过了解诗歌的基调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诗歌的诵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感情,并据此更深一步的来把握诗歌的诵读。

  2、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夜上海论坛  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夜上海论坛  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夜上海论坛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或者点拨:根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等。)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着,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夜上海论坛  6、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朗读呢?

  明确:“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7、个别读,集体读,听录音读,再读。

  (二)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夜上海论坛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3、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师点拨、明确: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夜上海论坛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该怎么理解?

  4、揣摩语言,分析“自”“空”

  ①、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夜上海论坛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夜上海论坛  ④、想象体会意境: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夜上海论坛  5、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读?

  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后句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6、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7、合上书听录音,跟着背诵。

夜上海论坛  五、课堂总结(请学生来进行):朗读古诗词的技巧

  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夜上海论坛  2、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夜上海论坛  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

  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的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联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诸葛亮的事,壮志未酬的英雄,《诗经》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图》)

  《蜀相》教案 4

夜上海论坛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学会诵读诗歌,掌握诵读技巧;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掌握高考中诗歌鉴赏试题中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夜上海论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诗人杜甫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夜上海论坛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懂的仰慕和敬佩之情。

  体悟颔联里“自”“空”的涵义,初步掌握高考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技巧;理解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把握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诵读、品味、鉴赏、探究。

  一、知人论世话诗人

  1、多媒体出示对联:

  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着千秋。

  第二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两幅对联写的分别是谁?

夜上海论坛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2、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⑴阅读杜甫的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夜上海论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夜上海论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夜上海论坛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夜上海论坛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夜上海论坛  ⑵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夜上海论坛  示例: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夜上海论坛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⑶填空: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着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歌(“三吏”)(“三别”);诗作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3、根据课本注释和《学法大视野》提供的材料,请学生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示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夜上海论坛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二、诵读感悟觅诗心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教师范读(特别注意好字的读音),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

  丞相祠堂何处寻?

夜上海论坛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夜上海论坛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叹惋。所以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味、感情。

夜上海论坛  4、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夜上海论坛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因为心思其人,而斯人已逝,所以才要寻访其庙。“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夜上海论坛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夜上海论坛  5、小结: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三、探讨交流悟诗情

夜上海论坛  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是标题是“蜀相”,而非“诸葛祠”,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夜上海论坛  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3、诗人心思其人,才寻访其祠堂,先叙事点明祠堂的位置,表达他的仰慕之情,全景式描述外景,接着又开始描写祠堂春色,我们来分析颔联。

  ⑴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明确:自,空。

夜上海论坛  ⑵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夜上海论坛  示例:“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

  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夜上海论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自,独自。空———白白地。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萋萋碧草依然映阶,声声黄鹂隔叶啼啭,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就像《荷塘月色》中所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更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这是何等凄凉伤感。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就像《杜诗解》中所说“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景愈美,愈见凄凉。这种写法古诗中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而作者看眼前景,思祠中人,想到自己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匡扶救国,心中更是涌起无限的落寞与感伤!

夜上海论坛  ⑶这就是高考中常见的炼字题,总结它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释字义);

夜上海论坛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点作用);

  第四步,分析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析情感)。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中“自和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释字义)。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绘景象)。作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点作用)表现了心中的落寞与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析情感)。

夜上海论坛  4、赏析颈联:杜甫用这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⑴诸葛亮的功业: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夜上海论坛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夜上海论坛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以上事迹里作者主要从诸葛亮哪些方面在塑造诸葛亮?

  从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⑶对于诸葛亮的一生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作者言语间带有何种情感?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5、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里的英雄指的是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之人,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许身社稷、志在匡国之人。当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壮志未酬,鬓已先斑,甚至身已先死。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未能出将入相。如陆游,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只能“塞上长城空自许”,因此必然会“泣泪沾襟”。

夜上海论坛  杜甫为什么生发这种感情?

  诸葛亮杜甫

  志向抱负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境遇

  刘备三顾茅庐

  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名主,知遇之恩早年仕途坎坷

夜上海论坛  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命运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6、总结:《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成而身已先死,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而鬓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胸怀祖国,心系百姓,他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人生。

  四、拓展延伸明诗风

夜上海论坛  1、结合《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诗歌风格。

夜上海论坛  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的情思特点:“沉”,深沉,沉厚。“郁”,郁陶,即许多的情感、忧愤蓄积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的主题。“顿挫”指诗的结构与语言声律等表现形式。它是为表现“沉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顿挫”即抑扬,这里不仅指语言声调的停顿、转折,有轻重、徐急之美,而且还能指感情表现的曲折跌宕,回肠九转,含蓄深厚,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

夜上海论坛  2、学习了此诗,你内心涌动着很多话想对杜甫说,请你以“杜甫,我想对您说”开头,穿越时空隧道,写一段文字劝慰他。

  《蜀相》教案 5

  【教学目的】

  1.注重诵读,体会古诗意境

  2.通过诵读,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3.培养对古诗的喜爱情感

  【教学设想】

  以学生诵读为主。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主旨,体会意境,并指导背诵。

  【教学用时】

  一课时

  《蜀相》

夜上海论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夜上海论坛  教师用散文式的语言描述“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激发学生想象,总结环境特点。

  然后教读这三句诗,告诉学生这描绘的是一个人的长眠之地,这个人是蜀相——诸葛亮。

  二.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夜上海论坛  1.教师范读《蜀相》,学生诵读。

夜上海论坛  2.要学生根据《出师表》,简单谈谈后人眼中的诸葛亮。

  读诗,找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勋。

夜上海论坛  3.进一步要学生谈谈想象中的'诸葛亮墓地。

夜上海论坛  4.强调“丞相祠堂何处寻”,要学生发现问题。

夜上海论坛  5.品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讨论理解上一问题。

夜上海论坛  感叹人世沧桑,诗人杜甫表达了对诸葛亮永远的崇敬赞佩及深深的缅怀惋惜。

  三.多种形式朗读,指导背诵。

  《蜀相》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1.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夜上海论坛  3.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他作为“诗史”的现实主义精神。

  4. 通过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夜上海论坛  1.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夜上海论坛  2.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音乐美,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

夜上海论坛  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其深刻内涵。

夜上海论坛  2. 通过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现实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

夜上海论坛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情境。

夜上海论坛  2. 诵读感知: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夜上海论坛  3. 意象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丞相祠堂”、“锦官城”、“柏森森”等,理解其寓意和情感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画面感。

  4. 音乐美欣赏:通过配乐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同时,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平仄、韵律等方面分析其音乐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他作为“诗史”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篇,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

夜上海论坛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蜀相》,同时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夜上海论坛  2.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3. 通过作业批改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蜀相》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诵、推敲和讨论,品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夜上海论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 难点: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收集与蜀相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蜀相》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链接:教师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以及《蜀相》的创作背景。学生分享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纠正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夜上海论坛  4. 深入研读:学生结合注释,逐句阅读并理解诗歌内容。教师点拨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诗句的深层含义。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夜上海论坛  5. 诵读指导:教师播放《蜀相》的配乐朗诵音频,学生听读并模仿语气语调。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诵读,通过互评互议,提高诵读能力。

夜上海论坛  6. 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扮演杜甫的角色,进行个性化诵读展示。教师组织“我眼中的杜甫”课堂小练笔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7. 拓展延伸:教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如《春望》、《登高》等,以扩大阅读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蜀相》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夜上海论坛  2.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4.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过程

夜上海论坛  1. 导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情感打下基础。

  2. 诵读指导:教师范读,强调重音和语调,引导学生把握节奏和韵律。学生自由朗读,互相点评,纠正读音和节奏。

夜上海论坛  3. 整体感知:学生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内容,强调“蜀相”和“丞相祠”的意义,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

夜上海论坛  4. 景物意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景物意象,分析其特点,感受其氛围。通过“丞相祠”“锦官城”“柏森森”“英雄”“泪”“鸟鸣”等词语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夜上海论坛  5. 深入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何处寻”表达了什么情感?“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如何理解?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情感的复杂性。

夜上海论坛  6.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可以结合杜甫的其他代表作进行讨论,例如《春望》《登高》等,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风格和思想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思想感情。同时,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蜀相》。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探讨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蜀相》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2.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

  3.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思想内涵,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夜上海论坛  1. 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夜上海论坛  2.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三、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夜上海论坛  2. 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夜上海论坛  2. 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3. 深入解读: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同时,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夜上海论坛  4. 拓展阅读:选取杜甫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蜀相》,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夜上海论坛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分析、比较阅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蜀相》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蜀相》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 了解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作用。

  3. 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推敲,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夜上海论坛  1.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意境。

  2. 理解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审美意识。

  三、教学难点

夜上海论坛  1. 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鉴赏其他诗歌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蜀相》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夜上海论坛  2. 诵读指导:教师范读,强调音韵和节奏的把握,学生模仿诵读并尝试自我纠正。

夜上海论坛  3. 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意境。

  4. 意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把握诗歌的意境。

夜上海论坛  5. 表现手法分析:教师讲解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象征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理解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6. 审美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感受,谈谈对《蜀相》这首诗的感受和领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诵读和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深入学习。

夜上海论坛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蜀相》,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鉴赏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作品。

  《蜀相》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1.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品味诗歌的意境,感受杜甫的伟大情怀。

  二、教学重点

夜上海论坛  1. 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

夜上海论坛  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深入理解杜甫的.情怀。

  2. 理解诗歌中的典故,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夜上海论坛  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2. 诵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逐步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诗歌

夜上海论坛  通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同时,结合杜甫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伟大情怀。

  4. 讨论与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解决。

  5.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进一步感受他的艺术魅力。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本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蜀相》这首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是要加强对杜甫生平事迹的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夜上海论坛  三是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蜀相》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3.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夜上海论坛  4.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 诵读感知: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知诗歌的声韵美,并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夜上海论坛  3. 重点词语解析:讲解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意象分析:通过分析景物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深层意蕴。

夜上海论坛  5. 情感把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夜上海论坛  6.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学知识,谈谈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夜上海论坛  7. 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三、教学总结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意象分析和情感把握等方面深入理解《蜀相》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深层意蕴。同时,通过讨论与思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蜀相》教案 13

  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

夜上海论坛  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夜上海论坛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

夜上海论坛  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夜上海论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

  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

  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夜上海论坛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夜上海论坛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夜上海论坛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夜上海论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夜上海论坛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夜上海论坛  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所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中说:“子美(杜甫字)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那么,本首诗的哪个句诗,具体描述了诸葛亮的事迹?

  明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夜上海论坛  2、在这几个诗句中,杜甫提及了哪些史实?它可以让我们想起诸葛亮的哪些际遇?

  明确:

夜上海论坛  “三顾频繁”、“两朝开济”、“出师未捷”这三个“史实”。

  诗句史实际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茅庐

  定计天下得到用武地

夜上海论坛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蜀汉

  济助后主施展个人才华

夜上海论坛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

  身死前线壮志未酬

夜上海论坛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包含了作者杜甫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

夜上海论坛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小结1:

夜上海论坛  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创蜀汉事业,又辅佐刘禅支撑艰难局面,建立了丰功伟业,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物。诸葛亮死后,被封为武侯。后人建有武侯祠,用来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旷世英才。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着,最终却英年早逝,赍志而殁。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长”字,能否改为“常”字?

  明确:

夜上海论坛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长:永远,永恒;毫无例外。常:常常,经常;偶有例外。

  6、作者说,“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英雄”,指的是什么样的人?那些“泪满襟”的“英雄”群体之中,是否也应该包括作者本人?

  明确:

夜上海论坛  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人们。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作者从小志存高远,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

夜上海论坛  7、既然“英雄”之中,包括杜甫自己,我们就来看看,杜甫为何会为诸葛亮而泪满衣襟。请完成以下表格,比较杜甫和诸葛亮在某些方面的异同。

  诸葛亮杜甫

  个人抱负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生平经历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遭遇原因得逢明主怀才不遇

  命运出师未捷

  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已老

  小结2:

  诸葛亮的抱负,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杜甫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由此可见,天下英雄,往往以天下为己任,抱负相同,使命类似!也正因此,才有这样的说法:“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

夜上海论坛  8、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何“英雄”们尤其感到痛心?

  提示:历史上“壮志未酬”的“英雄”,还有哪些?请以我们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为例,说说其事迹和相关的诗句。

  明确:

夜上海论坛  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屈原《离骚》)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夜上海论坛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夜上海论坛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夜上海论坛  (南宋?陆游《书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夜上海论坛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夜上海论坛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

  小结3:

夜上海论坛  世俗往往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英雄的成功,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更不可逾越客观环境和条件。这是功利、浅薄的世俗,所不明白的地方。“未捷先死”之身,和诸葛亮的“定计天下”的雄才,所构成的,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客观矛盾。这种矛盾,是宇宙的久远和人生的短暂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生诸种矛盾之中最无法逾越的一种。诸葛亮得逢明主,拥有用武之地,尚且赍志而殁。这更令那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英雄”,断肠恸哭!

夜上海论坛  后世的英雄,与其说,在为诸葛亮的结局和归宿而流泪,不如说,也是在为自己的命运和遭遇,而流泪!

  (三)赏析景物,品味词句

  教师过渡语:

  这样看来,诗歌好像只要后面的四句,就已经说够了意思。那么,作者为何还要写前面四句呢?让我们再来学习诗歌的首联和颔联(齐读前四句)。

  1、前四句,紧紧扣住了哪一个字来写景?这一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寻”:特意去找,急切去找。

夜上海论坛  “寻”字,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情感――崇敬、仰慕。

夜上海论坛  祠堂周围都是高大茂盛的柏树,渲染了什么氛围?

  明确:庄严肃穆

  小结:松柏有万古长青之意,暗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常在。

夜上海论坛  2、作者在丞相的祠堂,到底“寻”到了什么景?

  明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将这两句诗改动一下,大家对比分析,看原诗句用词之妙处: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明确:

  改动之后,境界全变。

  改动后的诗句,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景仰蜀相诸葛亮的心境和原意。

  而在原诗句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这本是赏心悦目的无限春色,却空空荡荡,无人欣赏。因为“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碧草萋萋,无人欣赏;黄鹂婉啼,无人倾听。因为,人们(也包括作者杜甫自己),景仰蜀相诸葛亮,其他一切,都已弃置一旁,无心问津。衬托手法,乐景衬哀情,十分巧妙。

  因此,原句用词,情感极其庄重,手法极其高明。

  (四)走近诗人,探究题旨

  4、杜甫在《诸葛庙》一诗中这样说:“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很显然“丞相祠堂”,是用不着反复寻找的。那么,作者“屡入”武侯祠,到底是要“寻”什么?

  明确:

  当时的唐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藩镇割据,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心系国家的诗人杜甫,是多么渴望能有一

夜上海论坛【《蜀相》教案】相关文章:

蜀相教学设计06-07

《蜀相》古诗鉴赏03-04

《蜀相》古诗鉴赏01-12

有感于蜀相04-26

《蜀相》杜甫古诗鉴赏03-30

《蜀相》古诗词鉴赏08-20

《登高/蜀相》教学设计(精选12篇)10-19

相氏-姓相的名人-相姓起名字-相姓的起源与家谱04-20

蜀的组词大全07-21

蜀鸡遇难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