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表格式」

时间:2021-04-02 15:01:58 八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表格式」

课题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感知课文内容,熟知“推敲”典故的来历。
2、过程与方法:懂得中讲究炼字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赏诗歌。
 
流程 自主先学,合作探究
 
重难点 1、合作感知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一寻常小事。
 
2、体会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作者简介
贾岛 (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公元840年(开成五年)迁普州司仓参军。三年后卒于普州。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贾岛着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走进
读一读 
通过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2、小组内检查朗读,注意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情感和韵味。
想一想
1、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并讲给同桌听,有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解释下面画横线的字词。
邻并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幽期不负言
2、小组内交流自己理解的内容,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听,让他们帮助解决。
理一理
1、指名一学生说出诗文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思考:诗句的每一联分别交代什么?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3. 总结: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4、知识检测
①《题李凝幽居》的文学体裁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②阅读下面一首,完成下列试题.(2008年全国试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一诗,填空:
⑴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⑵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3)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4)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理解:这两句是写回归路上           。过了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         ,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 ,更显出环境的            ,              。
(5)、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陷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6)·《题李凝幽居》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趣。
                                                            
                                                            
4、有人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不如“推”字,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下来。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它所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拓一拓
运用炼字的方法,说说下面的诗句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诗句代替,为什么?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随风忽入夜,润物竟无声)
                                                             
                                                            
                                                             
语言能力应用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
2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悠然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                  ”的美好愿望。
3解释下面画横线的字词。
心远地自:(               ) 故人庄(               )
故人鸡黍: (               )还来菊花:(               )
造化神秀:(               )独怜幽草涧边生:(               )
4下面对文学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陶渊明------东晋
《过故人庄》---------王维 ----------唐代
《江雪》--------------柳宗元------唐代
《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南宋
 
警句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世界上最贵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法)罗曼.罗兰
 
 
 
反思
一、  成功之处
 
 
二、不足之处

【《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表格式」】相关文章:

《题李凝幽居》阅读题04-20

《题李凝幽居》古诗赏析04-23

古诗题李凝幽居赏析02-28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赏析10-13

初中古诗《题李凝幽居》01-11

贾岛《题李凝幽居》唐诗鉴赏01-28

北师大版八下《题李凝幽居》教学设计03-28

刷子李教学设计模板11-03

《刷子李》教学设计及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