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江雪》柳宗元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7-19 12:43:01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雪》柳宗元原文及赏析

  导语:《江雪》是柳宗元创作的一首经典绝句,描绘了一幅精致的江乡雪景图。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江雪》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夜上海论坛  1、踪:脚迹。

夜上海论坛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夜上海论坛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相关试题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简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夜上海论坛  答案: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夜上海论坛  2、请对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答案:

夜上海论坛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二:

夜上海论坛  (1)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夜上海论坛  答:夸张、对偶

  (2)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及体现这些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2分)

夜上海论坛  答:“绝”、“灭”、“孤”、“独”表现出孤独、凄凉;“独钓”表现出倔强、执着、孤傲。(或者思想感情:孤独、凄凉,倔强、执着、孤傲。表达情感的词语:“绝”、“灭”、“孤”、“独”、“独钓”)

  参考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要不然,“千山”何故“鸟飞绝”?“万径”何故“人踪灭”?“孤舟”渔翁,又何故披“蓑”戴“笠”?

夜上海论坛  用“千山”、“万径”反衬“寒江”、“孤舟”,用“鸟飞绝”、“人踪灭”反衬“蓑笠翁”寒江“独钓”,从而在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上突出了“孤舟”“独钓”的“蓑笠翁”形象。

  拓展:

  朱践耳先生谈《江雪》

  由于笔者上个学期的论文的选题是关朱践耳" w:st="on">于朱践耳先生的交响曲《江雪》古琴部分的一些研究,所以笔者对朱践耳先生进行了一次采访。此次应系刊的约请,把采访的的内容编录成文。由于笔者(以下简称问)所关注的是古琴,所以对朱先生(以下简称答)的采访内容也仅限定在《江雪》中与古琴相关的部分,而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到其他。

  一、《江雪》中独特的表现方式

  问:您为何选择古琴来创作这部作品?是偶然还是必然?

  答:应该说不是偶然的。柳宗元的诗非常有意思,《江雪》这首诗从今天的立场看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精神,这种精神也是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所具备的传统人文主义精神,而古琴这件乐器的内在气质正好契合了这种独立人格精神。因此,我选择了古琴来展现这种精神。

夜上海论坛  问:那请您谈一下您对柳宗元这首诗的理解?

  答:我的理解跟一般的唐诗欣赏书上的解释有所不同,大多数的解释都认为这首诗是悲观的,是寻求归隐的。但是我认为,柳宗元在这里是具有批判精神的,这从他的前两句诗中就可以看出,“绝”和“灭”都是个性很强,性格很硬的字。如果单纯寻求归隐,追求风雅的话,大可以写成“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隐”。所以,我在创作中,特别是吟唱部分的音调安排上都试图体现这种批判精神。同时,诗里面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孤傲的性格,比如最后二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所以,我认为批判精神和孤傲的性格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两个组成部分。

夜上海论坛  问: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古琴的内在气质和这首诗有一种相通之处?

  答:是的,有相通的地方。古琴上比较传统的美学观是追求“清、微、淡、雅、空、灵”等等的感觉,这是我所需要的,这个可以用来表现孤高的性格。同时在这里我还需要“狂放”,而古琴里恰恰也有狂放之处,比如说嵇康的《广陵散》,就是狂放的代表。所以,我这首作品中,两者都有,“清雅”和“狂放”的。但是,我所表达出的“狂放”又不完全与传统的“狂放”相同。

  二、《江雪》中创新的古琴技法

夜上海论坛  问:我们知道传统的古琴定弦都是以C宫和F宫为主,大多数古琴演奏家和听众也都习惯于这两种定弦法下的音乐。但是,您在这首作品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定弦法,请问您出于何种考虑而采用这种定弦法?

  答:主要我还是从我创作的角度来考虑的。首先,传统的定弦法,一、二弦的音和六、七弦的音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八度上。现在这样定弦,七根弦就有了七个音,那么空弦扫弦的时候就有了七个音,我认为音乐表现力比传统的只有五个音的扫弦大大增强了。其次,我的这部作品是用十二音的技法创作,这样定弦了以后七根弦七个音,再加上五个徽分音,十二个音就很容易出来了,因此一些无调性和多调性的东西就比较容易弹奏。而且我觉得,过去的定弦法无论是F宫还是C宫都是五声性的,而五声性的东西比较空,不太有棱角,用了现在这种定弦法则显得更有性格,更有棱角,整个音乐形象也比较丰满。问:这样看来的话,古琴虽然已有千年之久,但却是很适合现代作曲技法。

  答:可以这么说。我觉得有着千年历史的古琴,还是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去探索和发掘,需要有很多作曲家的努力,这也是延续其生命力的一种方式吧。

  问:您在创作《江雪》之前是否对古琴有很深的了解?

  答:很深的了解谈不上,但是我听了很多琴曲,并且借了龚一" w:st="on">龚一先生的一张琴,放在我这里,摸索了很长时间,期间和龚先生多次交流沟通,尝试了一些新的弹法。比如说一种滑音的弹法,我们尝试让手指在第一根弦上做前后运动,这样出来的滑音,效果跟以前左右移动的不同,比较特殊。

  问:您是否有顾虑,这样的定弦很现代,其中的新技法太难,能否被其它的古琴演奏家接受并演奏?

夜上海论坛  答:当然,一开始可能不太习惯,但我相信,慢慢地就好了。其实,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是考虑到演奏员的。bB和bE古琴里都有,传统的琴曲里都出现过这两个音,所以这两个音对演奏员应该说不陌生的,还是非常容易找的。我在这里只有动了两个音,如果七个音都动的话可能对演奏员来说就更困难了。所以,我想着,一开始动的少一点,将来也许有的作品就动的多一点大一点。这样的话,给演奏员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也给听众一个熟悉的过程。

  问:请问您之所以采用预制录音的方式,是不是也是基于演奏的困难而采用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答:是的,预制录音带的话也许就不是那么难了。录音可以分段完成,有些现场演奏比较难以把握的地方通过录音手段可以比较好地完成。当然,采用录音也有其它的一些原因,比如说在整首曲子里古琴和吟唱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特别是吟唱部分比较少,如果现场演唱的话,在没有吟唱的时候是让演员站着好呢还是坐着好呢?我感觉都不太好,而且通过录音出来可以让人感觉自弹自唱,像是一个人。还有,古琴的音量很小,如果现场演奏的话,调音的工作就很重要,弄得不好古琴的声音就会被乐队盖掉,不容易把握,预制录音就没有这个问题。再有,如果其它的乐团要演这个作品的话,只要把录音带拿过去就是了,很方便,作品的流传性就可以大大加强了。

夜上海论坛  由于对朱先生的采访是基于论文的选题而所作的针对性访谈,所以在采访中并没有涉及《江雪》以外的问题,诸如生活经历或是音乐创作的其他方面等等。这些方面笔者将在日后做朱践耳的专题研究时,再做一次更为完整的采访。

【《江雪》柳宗元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04-26

柳宗元《江雪》赏析03-31

古诗赏析柳宗元《江雪》11-18

柳宗元《江雪》古诗赏析03-31

柳宗元《江雪》翻译及赏析08-09

柳宗元的古诗江雪赏析03-30

《江雪》柳宗元古诗赏析03-26

《江雪》的原文及赏析04-29

江雪的原文及赏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