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国学常识之水的大智慧

时间:2023-07-06 14:10:10 赛赛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学常识之水的大智慧

  水,刚柔并济,可以容纳一切。因此,有许多智者就认为,水是具有大智慧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水又藏着什么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常识之水的大智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常识之水的大智慧

  一、孔子曰:“智者乐水”——水中有哲理

夜上海论坛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百姓如江水,为官要慎笃,《孔子家语》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台湾民歌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清新飘逸的仙湖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之叹。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二、老子曰:“上善若水”——水中有道意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

  三、禅语曰:“善心如水”——水中有禅味

  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

夜上海论坛  “善心”的智慧当“如水”之文化。“流水不腐”莫不是暗示人要想身心健康就得常运动?“饮水思源”岂不是暗示人们不要忘本?“顺水推舟”是昭示人们要善于顺情吧?“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让我们“如鱼得水”。领略人生的“山青水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善心”的智慧当“如水”之充满善意。“水止则能照”蓝天、草木、万物;“水静柔而动刚”,水绝不怨天尤人,只怀一颗善心平常心。人生处世当如水,善待一切,灵活、善变,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适境而生,适境而居。让心永远呈现如“宁静的森林池水”……

  最善之人,品格如水。

夜上海论坛  老子如是说,其意深矣。他接着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老子·第8章》)。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心甘情愿地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话说得浅显明白,但越品越觉得意味深长。

夜上海论坛  水是大地之母、生命之源。它滋养万物,养育生灵。我们生活的土地上,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草木繁盛,才有了禽飞兽走,才有了从猿到人的生命进化。是水,让这块土地富饶美丽,生机盎然。

  水之功莫大焉。然而,水是那样柔弱、谦逊、低调。人往高处走,可水,偏偏要往低处流。把无限风光,让他人享有。水的品格,水的境界,从古至今,少有人能够企及。当人们吟颂着 “会当凌绝顶牞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时,我们似乎还需要冷静反刍一下“上善若水”的真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强大的诱惑面前,又有几人能够像水一样甘处下游,低调谦让。扪心自问,我深感汗颜,难啊!

  水是天下柔弱之物。可是,睿智的老子,目光却有着奇特的穿透力。柔弱只是外表,本质却是生命的强大。老子一语道破天机:“守柔曰强”(《老子·52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76章》)。柔弱其实就是强大,“柔弱胜 刚 强 ”(《老子·36章》)!这惊世骇俗的结论,让几千年的后人目瞪口呆。连西方先哲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都不得不叹服,并从中汲取着辩证法的营养。

夜上海论坛  或许,我们再一次温习一下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会对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论断有一个更加明晰的理解。水的强健,水的恒久,水的执着,水的力量,尽在这不动声色中,一点一滴地彰显。

  或许,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 “海纳百川”这个成语,会对“上善若水”的理解,有一个醍醐灌顶的彻悟。山间小溪汇成江河,江河奔涌汇入大海。茫茫大海牞波浪滚滚。水之深,水之大,水之气势,尽在眼前矣。

  此时此刻,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子“守柔曰强”的含义。成语中还有“洪水猛兽”、“水火无情”,长江决口,黄河泛滥,巨浪滔天,海啸狂呼,这水,哪里还有半点柔弱女子的绰约与羞涩,而完全是狰狞的雄狮与暴怒的猛虎。水一旦汇成江河,聚于大海,其强大与威猛则尽显无遗。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43章》)。

夜上海论坛  从甘为小溪,到奔流入海。弱转化为强,小转化为大。原因何在,这正是老子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66章》)。善下,成就了江海,成就了百谷王。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66章》)正如江海,恰恰因其不争,反而所向披靡,天下无敌。这个道理与其说深刻,还不如说有点可怕。老子太厉害了,2000多年前就发掘出这么深刻的哲理,我只能说他非神即圣了。

夜上海论坛  世间的事就是这么奇怪:越是争越是抢,往往越是得不到;不争不抢,却常常是一丝一毫也少不了。套用《说聊斋》一句歌词: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夜上海论坛  其实,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给我们解开了。不过,奇怪的是,后人们却总是视而不见,执迷不悟。古往今来,能够参透“上善若水”之深义,并能够率先垂范者确是少而又少啊。

  水无形胜有形,人唯变所适

  《周易》上说:“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人生变化无常,从来没有固定的规律。懂得适应变化,才能更好地掌控生命。

  正如水一般,倒入杯中,水变成杯的形状;倒入瓶中,水变成瓶的形状;倒入茶壶中,水变成茶壶的形状。无形无状,却能应势而变。

夜上海论坛  苏东坡的一生,在政权风波中浮浮沉沉。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主张新法变革,苏东坡认为其过于激进,在诗文中流露出不满。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制造了“乌台诗案”,以诽谤新政的罪名将苏东坡关进牢房。

  在被关了一百三十天后,苏轼被释放出狱,之后他的官位被一贬再贬,从湖北到广东,一直贬到海南去了。

  面对如此跌宕的政途,苏东坡却磊落镇定,心静如水。

夜上海论坛  有一天,他跟朋友外出郊游,突然遇上狂风暴雨,大家四散而逃,唯独苏东坡一人不慌不忙,在雨中徐徐漫步。

  后来,他写下千古名诗《定风波》,来描述这个场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雨欲来是人生常态,与其仓皇躲避,不如披一身蓑衣,潇洒地穿越平生烟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路上只管信步而行,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天。荣辱不惊,才是处世之风范。

  生活的苦难没有让苏东坡消沉,反而让他明白,余生可贵,遗憾痛苦不如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人生处处是风景。

  做人当如水,面对人生起伏、环境变化,懂得随顺因缘。

  这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最好的方式。

【国学常识之水的大智慧】相关文章:

经典国学常识大全07-19

关羽之死国学常识11-11

国学常识中的“三”06-01

简单又好记的国学常识11-10

国学常识之《大学》02-03

国学常识之禅让制07-29

国学常识之禅让制09-19

基本国学常识大全07-22

有关风俗礼仪的国学常识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