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

时间:2023-09-25 16:10: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的“老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 1

  今天,我读了一篇《人类的老师》,我有说不尽的感慨。

夜上海论坛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科学家从广大的生物界里,得到的各种各样的启示,来除掉生活或生活中的某些用品的缺点。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很多,我想到孔子说的那句颇有名气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些着名的大科学家苦心钻研了那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收获,可是,却从生物界的那些动物、植物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收获。科学家们通过蝙蝠会发出音波而发现敌人,发明了利用电磁波发现敌人的雷达;通过鸟儿会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发明了也可在空中飞翔的重要交通工具,战斗中的王牌----飞机;通过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点的厚斑点,解决了机翼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通过鲸的外形解决了船的航行速度慢的问题;通过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这些动物、植物不仅组成了这个美好的生物界,让大自然伴随着我们,还给我们人类许多的启示,让这个美丽的星球更完美、完善,美好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仅感受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我今后要谦虚谨慎,多向别人请教,彻底的消灭自己的缺点,做一个完美的我。另外,我还受到了一个启发,如果我长大了,成为一名科学家后,要先研究好生物界,通过生物界的“成员”,创造出更好的设备,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 2

  在这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作者具体描写了一些生物给人们带来的启发,这样而发明了很多如今生存中必不行少的一样东西,比方:飞机啦、汽船啦、运用“薄壳结构”的北京火车站啦……实在,交给我们只是的,不但是课文中的这几种。人们还经过苍蝇发出的声响制造了噪音雷达;经过乌龟、鱼儿、娃娃鱼等动物在水中生存的功能制造了潜水艇,根据螳螂造出了农人的好帮手——镰刀。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简直使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啊!以是,我们要掩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现实生存中,自然界的种种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这些“老师”并不是教给我们课本上的东西,而是教给我们生存中的只是,让我们有所发明,有所发明。

夜上海论坛  文中,我最喜好文章的结构:总——具体——略写——总。这种结构让我们学到了许很多多的知识。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 3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仿生学的文章。学生对它会有很多疑问,如:科学家是如何制造潜水艇?苍蝇、蚊子、蜜蜂的飞行有什么特点?……上课时有的问题可以少说或不说,免得上着上着偏离语文的轨道。主要还是要把精力多放在体味语言文字上。下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粗浅认识。纯粹是就课文说课文而已。

  一、课题

夜上海论坛  课题的关键词“老师”,加上引号,显示它的特别之处。读后才明白,课题的“老师”指的是生物,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相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生物为人类解开哪些惑呢?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说明所在。

  二、结构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按“总——分——总”方式可把七个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二自然段写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的故事导入,很多生物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有详有略地说明人们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发,进而发明创造。第七自然段总结并发出感慨。

夜上海论坛  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它们是并列关系。三大自然段内在结构大同小异,按“现象——原理——创造”而写。

  第三自然段 发生现象: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

  生物原理: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是防止颤抖的关键。

夜上海论坛  启发创造:造出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第四自然段 发生现象:圆圆的大头的鲸能轻而易举地超过尖尖头的轮船。

夜上海论坛  生物原理:鲸的外形是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的阻力是最小的。

  启发创造:模仿鲸的形体,改进设计,提高航行速度。

  第五自然段 发生现象: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夜上海论坛  生物原理:因为鸡蛋能够反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启发创造: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三、插图

  课文共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着蝙蝠、小鸟、蜻蜓、袋鼠、鲸,第二幅画着人民大会堂。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但课文中却没有提到关于蝙蝠给人类启示的内容,编者在这儿画上两只蝙蝠的用意何在?我想应该与课后的第五题相联系“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想到人教版有篇课文《蝙蝠与雷达》可作为补充教材让学生阅读。

  《人类的“老师”》读后感 4

夜上海论坛  周二上午第三节课听了四年级二班王丽老师的《人类的“老师”》一课,感受良多!

  《人类的“老师”》这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一篇综合性特别强的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

  这篇文章的课题非常有意思,即出现了每个同学都熟知的词——老师,王老师以谈话入手,“对于老师,你的印象怎么样?引出文章中的老师。这个“老师”是有双引号的,这个引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能够明白。你看人类的“老师”里面的“老师”二字还加上了引号。这说明了什么呢?从引号的作用来看,这个老师一定有着特殊的含义。如果学生有了要读的意思,那么第一自然段正好可以暂时回答大家的问题。可能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听课时一开始王老师抛出问题后就有一些学生用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作了回答。

  整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非常清晰,先情景设疑在自主解疑的过程也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的'过程。课常上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王老师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

  文中涉及到的科学术语比较多,“流线体”“薄壳结构”等都是。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王老师设计的很好,深入浅出,王老师的解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认真地阅读,在文章中找答案。比方说“流线体”,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流线体的定义,但是从“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发现它的外形事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中,不难发现,所谓“流线体”是和鲸的体形差不多的。如果教学中能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流线体的形状就有了。它的作用这几句话中也有答案,那就是减少了水的阻力。“薄壳结构”的解释同样也可以在书中找到。王老师这一让孩子们自己通过朗读寻找到答案的方法把学生真切的摆到了课堂的主体地位!

夜上海论坛【《人类的“老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06-16

《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优秀08-25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作文(精选25篇)10-09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7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07

人类的差距10-26

人类的老师四年级作文01-14

人类的家园作文04-29

人类的老师四年级作文15篇01-14

人类的老师四年级作文(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