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彝族风俗

时间:2022-09-14 13:28:42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彝族风俗

夜上海论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风俗便是其中之一的瑰宝。不知道大家对民族风俗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彝族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彝族风俗

  彝族虎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中国云南的彝族人,对虎的崇拜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图腾信仰。

  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们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他们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夜上海论坛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远古先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为图腾,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彝族人称虎为罗,许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称罗罗,即意为虎族。他们自认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过虎节,日期从农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结束。虎节期间,全族人共同欢乐,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灾。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

夜上海论坛  许多彝族人认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还流传着"人死一头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语。在他们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虎;女人则自称罗罗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过去就通行火葬,他们认为遗体火化之后便可返祖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还有许多以虎称呼的山岗、水流和村寨,因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应以虎来为其命名。

  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由于虎被他们奉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龛上供奉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护佑之下。

  彝族的祭天地习俗

  祭天地是彝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一种仪式。祭祀由毕摩主持,祭坛多设在具有三台形状的山顶(俗称祭天山或三台山),也有以人工筑成的三台祭坛。若祈风雨,祭品用黑色的牛、羊或鸡,若祈晴朗,祭品则用白色的。明天启《滇志》记载云:罗罗,巫号白马,民间祭天,为台三阶,白马为之祷。白马系彝族祭司毕摩二字的音译异写。

夜上海论坛  彝族每年正月间马樱花节都要举行祭天地仪式,神坛设在一棵高大的松树前,其根部用栗树枝搭一神台,祭坛用撒乐树搭成一尺五寸高的方形台子,砍一根独木梯搭在坛上供受祭诸神使用,以示天地诸神相通。坛上铺一层青松毛,以东西向排列五个未经打磨的牛角石,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土主。五方土主前各插一个松毛头。上供一升米,一块肉以及几张纸币,米上插一束香,另供酒、茶、净水各一碗。神位由栗树枝制成,按三、六、九、十二布放。分别象征自然界的天地神灵,表示吉祥。在行祭前,凡所需祭品包括祭牲都要搞净化仪式,即马桑树枝下放烧红的石块,将桑枝浸入水中,用常青树叶沾水泼洒石上,让蒸气蒸净祭物,往返回过三次之后方可做祭品,当地彝民把这种仪式成为打醋坛。毕摩本人在祭前也要用醋坛圣水,漱口、洗手、净身,方能入祭。

夜上海论坛  祭祀当天全村男、女老幼登上祭天山,中午时分开始祭祀,由毕摩主持祭仪,所有参祭人员以辈份秩序分几排席地跪于祭坛前,主祭毕摩开始摇铃祈祷请天地神,祭辞为今天要祭天,今天要祭地,蛇年是吉年,蛇年要祭天,蛇年要祭地,蛇年祭太阳,蛇年祭月亮,天地日月哦,敬请下来罗!茶米和鸡酒也都供上了。罗罗一片心,诚心祭天地,今天是吉日,吉日祭天地......(以当年属相为准)。祭祀过程中祭辞贯穿于始终,主要求其保佑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祭天结束时,每个人从祭坛上拔一柱香带回去,即可保佑家人一年内平安顺利。

夜上海论坛  祭毕天地后,毕摩便要踏着巫步,率葫芦笙队,跳歌队,舞队,妇女犁田耕地队,摇着法铃,跳着笙,扛着农具到九十九个大小山头游祭,到九十九个山寨(概数),挨家挨户的入门击门,诵经祈祷,口呼咪谷、咪谷,叫送财宝驱邪魔,各户主则要用白酒敬客,招呼参祭人员在场院内席地而坐,共吃白酒。经过毕摩祈祷后的各户,则在此年中将会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各家各户都以能有祭天队伍到自家祈祷祝福为幸。

  彝族马樱花节的传说

夜上海论坛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是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周边彝族群众一年一度的传统马樱花节,彝语称为梅维噜吱嘎。关于彝族马樱花节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听的爱情故事。

夜上海论坛  相传很久以前,彝家山寨有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哥哥名叫阿乌牯,弟弟名叫阿培牯。哥哥忠厚老实,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赶着牛群上山放牛。培牯弟弟精灵能干,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上山砍柴。因为家里贫穷,兄弟俩二十出头还娶不起媳妇。突然有一天,哥哥乌牯告诉弟弟说:阿弟,我有心上人了,是在放牧山上结识的,长得很漂亮。弟弟培牯也告诉哥哥说:阿哥,我也有心上人了,是在砍柴山上认识的,非常漂亮。哥弟俩相互向对方夸耀自己的心上人是如何的美丽。

  这一年正月十五日,兄弟俩都说自己有约会,一早起来,哥哥乌牯就穿上新衣裳,赶着牛群,吹着竹笛早早上山了。弟弟培牯也早早起来,背上柴背架,吹着悠扬的小闷笛上山了。当兄弟俩同时来到一棵大树下,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阿玉姑娘惊呆了,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为什么自己的心上人突然间会变成了两个呢?当兄弟俩的手同时指向阿玉姑娘相互介绍时,阿玉姑娘这才知道自己爱上的竟是一对孪生兄弟。自己同时被两兄弟所爱,这时阿玉姑娘的心,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看着阿乌牯和阿培牯,弟兄俩人品都不错,到底嫁给哪一个呢?阿玉姑娘觉得实在难为情。再说俩兄弟都认为阿玉姑娘是自己先爱上的,都互不相让。最后还是聪明的阿玉姑娘想出一个奇妙的办法,她拿来都是在春天开放的一株马樱花和一株牡丹花苗,叫俩兄弟各自挑选一株去栽,哪个栽的花先开,她就决定嫁给谁。精灵的弟弟阿培牯为了娶到这位美丽的阿玉姑娘,他抢先拿走了那株牡丹花苗,他知道牡丹花苗比马樱花容易栽活,只要天天浇水,就会早早开花,只要牡丹花一开放,自己就能得到美丽的阿玉姑娘。忠厚老实的哥哥阿乌牯,他不慌不忙地把弟弟挑剩的那株马樱花苗拿走了。

  弟弟把牡丹花苗栽在门前的院子里,一天浇它三次水,到了二月初,牡丹花枝繁叶茂,果然长出了花骨朵。阿培牯那颗焦急的心,巴不得那鼓鼓的花骨朵一眨眼就开放。但不知为什么,他不停地给它浇水,一天望它几十次,眼睛都看花了,牡丹花总是不开放。

  再说哥哥阿乌牯把那株马樱花栽到他经常放牛的山坡上,山上虽说没有水浇花,可是马樱花树很耐旱,到了二月初,马樱花也是枝繁叶茂,长出了鼓鼓的花骨朵。这一天,阿乌牯赶着牛上山去看马樱花是否开了,他走到花树前,看到鼓鼓的花骨朵还是没有开放,他心里也有些着急了。突然有一头牛走到花树前,伸出它那水淋淋的长舌头舔了舔花骨朵,牛嘴里流出的口水浸到了花骨朵上,那些干渴的花骨朵一下子就绽开成几朵又大又红的'马樱花。阿乌牯终于得到了心爱的阿玉姑娘。马樱花开放的这一天正值农历的二月初八。阿乌牯认为他娶到阿玉姑娘,是老黄牛帮了他的忙,就把马樱花采来戴在牛角上,并拿出最好的草料喂养它。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人成婚的日子,到每年的二月初八日,都要过马樱花节,大伙聚到一起跳歌,对调子。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给牛招魂戴马樱花。彝族的马樱花节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彝族过年的习俗: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

夜上海论坛  1、年前准备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夜上海论坛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

夜上海论坛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

夜上海论坛  2、彝族年的三天

  彝族年要过三天,彝语称第一天为“库施”、第二天为“多博”、第三天为“博基”。

  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杀过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杀过年猪时有一套规矩,由村寨里的小伙子们从最年长或辈分最大的家里开始杀过年猪,依辈分排下来。若村寨里住有“毕摩”或“苏尼”,要先杀他们家的过年猪,然后再按辈分排列杀猪次序。这是一种对权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传统文化的表现。

  每户杀猪前,在院坝烧一堆火,并在火中放两个干海椒,意在吓跑妖魔鬼怪,熏撵凶祸。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灵位前敬祭祖先。然后各斟一杯酒敬杀猪的小伙子们,以示尊重。

  然后,男主人说一声:“伙子们,抓!”于是小伙子们蜂拥而上,将猪压倒在地。杀猪时,调转猪头向东宰杀,随后就去帮助杀另一家的过年猪。主人家留下烧猪打整干净。

  猪剖开肚后,取出胆、脾以卜吉凶。再取少许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烧熟加上生猪的头及整个前肢,由男主人置于祖先祖位前祭献,同时口中念一些祝词,彝语称为“松母吉取”。

  午饭主要有酒、坨坨肉、荞粑和大米饭。肉和米饭煮好后,照例先祭献祖先,然后全家围坐在火塘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年饭。过年三天里,无论是主人家还是来客都可随时食用,不拘礼仪,彝族谚语说:“过年三天没有吃错的,结婚三天没有说错的。”

  如村寨里有没杀年猪的困难人户,其他人就会砍一块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户多的寨子,有时不杀年猪的人家里的猪肉往往会比杀了猪的还多,这体现了人们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帮助过年,脸面上是过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穷也尽量想办法自己喂肥猪过年。

  过年期间,火塘里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烧着,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有说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之中。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别开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伙子们就起来,各自不声不响地背着水桶到河边、泉旁去背水,或去别人地里“偷”些青菜、圆根回来,不能让人察觉。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见了或听到了声响也各自装做不曾看见、听见。凉山彝族年的这种“偷”水或“偷”菜的风俗,按民间说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进屋,意味着今后财源不断;二是长辈们对后生能力、胆量和智慧的探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玩法。

夜上海论坛  早饭后,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上新装汇集在山岗或坝子上开展活动。一般有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有的地方,小伙子与姑娘一起玩“磨儿秋”。一些地方,在开展这些活动前,还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词,其大意是祝愿岁岁平安,人丁兴旺。

夜上海论坛  年节中,孩子们更是开心。他们各自带上煮熟了的弯猪脚(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块,拾柴加热,分给孩子们,把余下的骨头还给原主带回去。大家边吃边玩,这是年节中孩子们最有兴趣的一项活动。

夜上海论坛  还有一个搜过年酒喝(彝语叫“支尼播”)的活动。村寨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随队,方送回家里休息。这支搜酒队在村寨里的醉闹、说唱,更增加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夜上海论坛  第三天,彝语称为“博基”,“博”义为“走、归”;“基”义为“款待”。意思是祖宗们回来和儿孙后代过完了年,这一天该送祖宗回去了。因此,这一天天还没亮,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欢送仪式。鸡鸣时分,把饭炒成油炒饭,煮过的肉再煮热,烧过的再烧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别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户主一一拿在手里从火塘上面转三周祭放在神台上,象征着祖宗们离别前要食用;同时在门上挂一个装有炒面的口袋,意为祖宗们准备路上食用的干粮;接着由户主致送别词,主要意思是望他们别带儿孙和后代走,要让后代平安成长,请求祖宗赐给他们幸福;然后取下饭、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员,坐在火塘边,人人都要吃点送年饭。送走了祖先,人们带着对未来年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先们的依恋惜别之情,送走了一个年节。

夜上海论坛  3、拜年

夜上海论坛  拜年彝语叫“纠姑”。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过凉山彝族拜年的时间,多在三天后进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拜年送上一块猪肉或半个猪头、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问候。其中以媳妇回娘家给父母拜年最为讲究。过完三天的年后,媳妇们便备好年货带上孩子纷纷回娘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拜年。这些拜年货,彝语专称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儿们对父母尽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要打开酒让其喝开口酒。喝后要给点赏钱(物),然后打开背篼里的年货看后赞美一番才离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给女儿和外孙回赠礼品。给钱或物、猪、羊、鸡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别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第一次带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们就格外地重视。

  彝族历来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谚语说:“为人心坦荡,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过好日子;十斗不做一顿饭,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仅内部有着传统的友爱互助的风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传统。年节时,他们习惯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请来,尊为上宾,热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情,亲同手足。彝族年虽然说是过三天,但实际上由于远近亲友络绎不绝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个月后,才慢慢过完。

【彝族风俗】相关文章:

彝族风俗的禁忌详解04-17

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03-03

彝族风情08-28

写彝族的作文03-30

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12-21

彝族的传统节日大全08-16

爱上彝族漆器散文随笔05-01

彝族牧人现代诗歌04-27

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通用6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