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秘诀

时间:2021-05-11 09:26:56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秘诀

  一、解题思路

  解答文言虚词题,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快捷作答,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实招秘诀。

  1.先理解翻译课内句子中的虚词,再比较推断文段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2.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辨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断出该词所起的逻辑作用。

夜上海论坛  3.通过分析语句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是否相同。有的虚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没有实在意义,只有从“用法”的角度区分,一般来说先看词性是否相同,再看意义是否相同。

  二、解题技巧

  1.辨明用法,代入判断

  分两步走:第一步,用语法分析法确定虚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即词性和作用;第二步,用语境推断法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如:

  (2003年全国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夜上海论坛  A.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夜上海论坛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解析】A项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译为“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C项第一句中的“焉”明显是语气词,第二句中的“焉”则是代词。“因”有两种用法,作介词时,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等;作副词时,译为“于是”“就”。那么,我们如何推断“因”在D项两句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呢?这就要结合语境、代入判断。像本题中的“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一句,就本句句意来推断,可初步断定“因”应作副词用。再联系原文,可以看出是承前文“矩进谏曰”而来,由此可以推断为“于是,就”。

  【答案】C

  2.依句断词,依词断意

  依句断词,就是结合具体的句子看其充当什么成分,据此判断其词性,从而取舍其义项;依词断意,就是看其与什么词结合,判断其用法和意义,高考辅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实招秘诀》。一般来说,代词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副词常作状语;介词要与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再充当状语或补语;连词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成分;助词附在别的词后,也不作句子成分。如:

  (2006年山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夜上海论坛  A.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

  于是为长

夜上海论坛  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B.何者?上下之分也

夜上海论坛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景知大后怒而固直言无罪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解析】夜上海论坛A项皆为介词,但意义不同,前者表被动,相当于“被”;后者相当于“替”。B项前者用于疑问句句末,加强疑问语气,后者与“不为”构成名词性短语,意思是“不做的人”。C项皆为转折连词。D项前者为介词,表凭借;后者也为介词,但由“以……故”的结构可断定为“因为”。本题的易错点为辨析不清 “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一句的主动与被动关系,理解不清“何者”的“者”的作用。关键在于理解语义,然后依句断词,依词断意。如能理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为被动句,即可断定其义为“被”。“何者”为疑问句,无实义,是语气助词,“不为者”中的“者”字为结构助词,依句断词,两者作用不同。

  【答案】C

  3.调动已知,善于比较

夜上海论坛  常见的文言虚词我们在中学课本中都大量接触过,很容易从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句,更何况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本身就选择了一半的课文例句。我们要充分调动已知,通过课文中熟知的类似例句来由此及彼,对照比较,从而判断其用法和意义。如:

夜上海论坛  “足下与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句中的“则”字,与中学课文《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句中的“则”字用法就差不多,由此可以推知其为连词,“就”的意思。

  同时还要善于进行

【有关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秘诀】相关文章:

文言文中的成语04-14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04-14

高二语文知识点:赤壁赋文言虚词06-16

文言文或诗文中常见典故说明04-21

中国文化之醉在诗文中04-20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教学反思12-27

有关成功没有秘诀励志文章12-28

有关文言文名句大全07-16

甲骨文中的假借字07-24

成功的秘诀励志文章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