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布衣典故解释

时间:2023-09-18 18:05:31 赛赛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布衣典故解释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典故吧,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着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典故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布衣典故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布衣典故解释

  原指古时庶人的服装。借指平民。语出《史记·李斯列传》:“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也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在我国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不但反映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还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如穿衣,以质料而论,绸、缎、锦、绣、绢、绮等,都是统治阶级专用的,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因此,“布衣”就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了。

  以颜色而论,皇帝穿黄袍,最高级的官员穿紫、红,以下的官员穿绿、蓝,皂隶穿黑。所以史书上把后周太尉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诸将替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宋太祖),称为“黄袍加身”(参见“黄袍加身”条)。至于平民百姓,就只好穿没有染过的白衣了,所以“白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另一个代名词了。

  引证释义

  1、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多穿麻布衣服)[clothes made of cloth]。《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后汉书·礼仪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帻。”《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柳翠﹞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着布素,闭门念佛。”就是这层意思。《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一回:“蔡泽布衣蹑屩,往见范雎。雎踞坐以待之。蔡泽长揖不拜。”

夜上海论坛  2、借指平民百姓。《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宋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清李渔《玉搔头·缔盟》:“多应是皂盖填门多显辈,因此上错认了风尘一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尉缭曰:‘吾细察秦王为人,丰准长目,鹘膺豺声,中怀虎狼之心,残刻少恩,用人时轻为人屈,不用亦轻弃人。今天下未一,故不惜屈身于布衣;若得志,天下皆为鱼肉矣!’”

  简介

  用麻布或葛布制成的衣服。在中古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的衣料是麻、葛和丝织物。但通常只有贵族和官员穿丝织物,一般百姓只穿麻葛织物。所以“布衣”就成了“庶人”的代称。《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表示是从普通百姓擢升至丞相的。“布衣”一词在封建社会中应用比较广泛,一般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都称“布衣”。

  布衣故事

夜上海论坛  诸葛亮在其 《出师表》中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为什么说自己是 “布衣”呢?

  “布衣”指一般平民。《盐铁论·散不足》: “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原来古时一般老百姓只能穿粗麻衣服,到了老年时才可穿绸着缎。布衣是相对绸衣而言的,以穿着上的布衣代指人,这是修辞上以特征代本体的一种手法。不过,后世多以 “布衣”指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这一语义现在民间口语中已不见使用了。口语中倒是有这样的说法: “平头老百姓。”为什么是 “平头”呢? ———头上没有官帽。

【布衣典故解释】相关文章:

响遏行云的典故及解释07-19

门可罗雀的解释和典故04-02

成语废寝忘食的解释及典故12-07

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及解释04-18

道听途说的成语解释及典故03-23

成语安步当车的典故及解释01-15

莫逆之交的解释及典故07-29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01-15

锲而不舍的成语典故及解释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