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惠施五车的典故出处

时间:2022-09-09 14:55:18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惠施五车的典故出处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惠施五车的典故出处,希望大家喜欢。

  典源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释义用法

夜上海论坛  惠施是战国时的一位思想家,他非常博学多闻,着书(一说藏书) 很丰富,有五车之多。后以此典形容人着述或藏书宏富; 也形容人博学广闻。

  用典形式

  【五车】 南朝宋·鲍照:“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宋·苏轼:“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编足。”金·元好问:“田不求千亩,书先备五车。”明·汤显祖:“游儵未厌临秋水,余论时能借五车。”

夜上海论坛  【惠车】 唐·陆龟蒙:“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五车书】 唐·杜甫:“富贵必从勤苦待,男儿须读五车书。”宋·苏辙:“家有五车书,恨不十年读。”宋·苏轼:“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宋·王安石:“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

夜上海论坛  【五车读】 宋·黄庭坚:“腹里虽盈五车读,囊中能有几钱穿。”宋·陆游:“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

  【五车富】 唐·骆宾王:“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夜上海论坛  【书五车】 宋·苏轼:“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元·范梈:“只拟将身报天子,不负胸中书五车。”

  【倾五车】 唐·李商隐:“顾我下 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

夜上海论坛  【读五车】 清·郑燮:“读书必欲读五车,胸中撑塞如乱麻。”

  【惠施书】 清·王恪:“作客仍依王俭幕,故交好借惠施书。”

  【五车书史】 元·耶律楚材:“笔下有神诗有眼,五车书史穷编简。”

  【五车载书】 金·元好问:“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

夜上海论坛  【书文五车】 金·元好问:“书文五车喙三尺,剧谈混沌今犹神。”

  【图书五车】 唐·王维:“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夜上海论坛  【惠施五车】 宋·乐雷发:“莫读书! 莫读书! 惠施五车今何如?”

  详细释义

  典源

  《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天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译文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书多达五车,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释义

  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后遂用“五车书、书五车、五车、五车读、惠子书、惠车、学富五车”等指书多或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用典示例

夜上海论坛  【五车书】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辛弃疾《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兼济仓事》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

  【书五车】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诗:“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陆游《云门过何山》诗:“空将书五车,自诳腹十围。”

  【五车】鲍照《拟古诗》之三:“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辛弃疾《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釂乃佳耳》词:“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

夜上海论坛  【五车读】陆游《读书》诗:“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又《感兴》诗:“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

  【惠子书】张笃庆《聊斋志异题辞》:“庄周漫说徐无鬼,惠子书成已满车。”

  【惠车】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学富五车】《古今小说》卷四:“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酋。”《再生缘》第一卷第二回:“学富五车真不假,才高八斗果非轻。”

  相关阅读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惠施(出生于约前370年,逝世于前310年)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 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齐和楚联合起来对抗秦国。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那里与庄子成为朋友。魏惠王死后,张仪失宠,惠施回到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 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

夜上海论坛  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夜上海论坛【惠施五车的典故出处】相关文章:

大材小用的典故出处04-30

螳臂当车的典故出处01-17

曲高和寡的典故出处04-18

门可罗雀的典故出处01-17

成语典故的出处04-24

红叶的典故出处04-29

观潮出处典故03-08

指鹿为马的出处和典故05-01

纸醉金迷的典故和出处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