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调查报告怎么写?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9-22

“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新的课程设计在设计时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到更多,学会更多。我想针对新课程设计的特点,结合自己在教学时的体会,阐述以下两个问题:生活中的语文和语文中的生活。 一、生活中的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做个有心人,你可以随时随地学到很多东西。 1、关于从生活中学习识字。 我们身边的环境日益新鲜,媒体日益丰富,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起来。走在大街上,处处可见精美的大条幅、图文并茂的灯箱广告等等,上面的汉字无一不是小学生或渴望识字的人的学习资源。当领着可爱的孩子逛街、散步时,你可以随机交给孩子这些生字;当坐在家里陪孩子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也会有很多需要你适时教给孩子的文字,还有去商场、超市购物,去山南海北旅游,坐汽车、火车或轮船时.....处处都可以变成孩子学习的环境和识字资源。这样,慢慢地,孩子不但会扩大识字量,还会养成一个注意随时学习的习惯。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渴望识字的孩子,那时没有条幅和广告,但每逢过年或别人家有喜事的时候,门上贴的对联,我都会很认真地去读;跟爸爸串门时,别人家里的四扇屏,也被我利用,变成识字的资源。所以,当你和你的孩子在一起时,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你细心,有足够的耐心,你能和孩子一起丰富、充实自己。 2、关于从生活中学习表达。 这里我有两个教学案例:一则是关于造句。教师让学生用“发现”一词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我发现母鸡围着草垛转。”老师否定了这个句子:这是什么话?母鸡围着草垛转?于是示意他坐下。第二个学生也发言:“我发现地球围着太阳转。”老师大加赞扬,称赞这位学生的句子具有科学性。很显然,这个学生所描述的现象,并不是自己观察到的,况且还有模仿第一个学生的嫌疑。可是对于第一个真正用眼睛观察过生活,实实在在描述生活的学生,老师却没有任何的肯定和鼓励。试想,这个学生以后还会去认真地观察生活,去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吗? 第二则是关于作文。这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一个案例。老师出了作文题目:《上学路上》。要求写发生在自己上学路上的真人真事。大部分学生写了在上学路上帮助老人等等做好事的内容,都得了高分。有一个学生却写了自己在路上看见一群蚂蚁忙忙碌碌地搬一条大青虫的过程,写的内容详细,描述很精彩,但是却得了低分。老师这样评价他的文章:你的作文没有思想性,没有体现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何况,上学路上,你居然还这样贪玩。问:什么是作文的思想性?难道非得上纲上线?再说了,上学路上,哪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呢?我们一贯提倡让学生说自己想说,想自己所想,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自己眼睛亲自看到的,耳朵亲自听到的,为什么要否定孩子说真话的行为,扼杀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呢?所以,正确的导向是,要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描述生活,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让孩子在以后去感受生后,甚至去改造生活,创新生活。 二、语文中的生活 1、识字教学 新教材中的看图识字,从我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象形、会意的角度,让学生感知汉字和生活事物的关联,了解汉字的演变。例如:日、月、门、石等这些汉字,因为贴近学生,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甚至是熟知的,所以,他们接触起来并不陌生,理解、记忆起来也不困难,这些汉字和事物的相象更让他们感到颇有趣味。 2、阅读教学 新教材的编写有意识地把与学生贴近的生活内容编排进来,在学生的学习资源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对于渴望了解生活,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欢欣的事情。有了生活,就有了熟悉的事物和内容,抽象和理性的东西就在孩子的头脑中变得形象、生动和丰富起来。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去触摸,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去感知。比如,一年级教材中的《我的家》《两件宝》《我长大了一岁》,二年级教材中的《妈妈, 不要送伞来》《我的影子》《我们的玩具和游戏》等,这些课文内容,都是孩子耳熟能详,看得见,摸的着,甚至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所以,他们感觉自己进入了课本,成了其中的主人公,兴趣一下被触动了,有了兴趣,学的更容易,感觉容易,就会主动去接触,去探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连锁反应。 3、说写教学 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到高年级的写作能力训练,语文教材指导学生以写发生在自己生活领域中的故事为起点,有感而发,免去以往学生“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例如,说说你的家,你的学校,你的同学,朋友,写写你认为好玩的事情、游戏或玩具等,这些内容,孩子们俯首可拾,让他们说起来,写起来,可以洋洋洒洒,一发而不可收,慢慢地,他们就能学会用语言或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鉴于语文和生活这样紧密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会和学生一起善于用语文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

扩展资料

夜上海论坛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见一些五花八门的标语,如“默默无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等一类改动成语的广告,这些广告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语文的认识。这些微妙的改变是汉字不再枯燥无味,但在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种种不必要的麻烦……

夜上海论坛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忽然看见几个小孩在践踏草坪,连忙过去制止,并连忙给他们讲道理。这时,有个小朋友说道:“大姐姐,你可要看清楚了!这上面写的是“不准践踏草坪,违者发10元”我仔细一看,妈呀!“还真是违者发10元”……

因为一个错别字,而造成这样的后果,可见,规范地使用汉字,是多么地重要。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一家名叫“没有餐厅”的餐厅,虽然烹饪技术一般,但是里面的`风格却很独特,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个“没有餐厅”!

夜上海论坛由此可见,巧妙地使用汉字也是一种智慧。

夜上海论坛子安在时21世纪了,‘语文’的定义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近反义词”“形近字组词”“词语解释”等等那么简单。时代进步了,网络发达了,‘语文’也越来越网络化。要是你在网上看见“有木有”“神马都是浮云”“哥只是个传说”等词,千万不要觉得雷人,因为这就是新时代对语文的新定义!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